圖片來源于網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化在解決企業管理難題,推動企業經濟運行質量與管理提升,促進管理模式改革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日漸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實現精益管理的基礎性支撐,其水平高低也已成為企業能否達到一流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
精益管理思想
隨著企業的高速發展和規模持續擴張,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這種背景下,通過信息化建設,實現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便是最佳戰略。而信息化與企業管理的結合也是最直接有效的工具。通過某煙草公司的案例,看一下如何遵循精益管理的思想,成功實施信息化建設:
1
首先,在認真的分析企業現狀的基礎上,做好企業信息化的全面規劃;
2
其次,切勿好大喜功,追求無所謂的卓越和先進,而是切合實際地提出符合企業需求的信息化解決方案;
3
在建設中,避免出現孤立的系統、孤立的信息、孤立的應用,而是力求建設一個符合全局規劃的、符合發展要求的信息系統;
4
最后,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負責任地選好供應商,采購合格的產品和服務。確保每一項信息化投資,都是選準了方向,形成了必要的資源和能力,確保信息化的投入是精益的。
管控體系建設的理論基礎
企業面對信息化的精益管控體系,要理解并靈活運用管控體系建設的理論基礎:
在企業管理中,系統理論是指將企業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把各項管理業務看成相互聯系的網絡的一種管理學派。該理論重視對組織結構和模式的分析,應用系統理論的范疇、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業和其他組織的管理活動和管理過程,并建立起系統模型以便于分析。
公司在信息化建設中,并不是單獨的對每一個中心建設,而是將精益思想融入其中,站在系統的角度,通過信息共享及信息的及時流通提高了企業部門之間的相互合作,打破傳統的信息孤島局面,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管理成本。
業務流程重組是對企業的業務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徹底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方面取得顯著的改善,使得企業能最大限度地適應以顧客(Customer)、競爭(Competition)、變化(Change)為特征的現代企業經營環境。
企業中存在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而信息系統則是信息流的集中體現。如果一個企業在信息系統的開發過程中不進行流程重組,僅僅是用計算機模擬原有的企業流程,就勢必會將原來的一些低效、冗余的業務處理過程帶入到多開發的信息系統中去,從而導致該信息系統的低效性。
精益管理的特點是消除一切浪費,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斷改善,去掉各環節中一切無用的東西,每個員工及其崗位的安排原則是必須創造效益。企業在實施信息化的同時,對組織結構進行優化,實施扁平化組織改革,減少非直接生產人員,撤除一切不創造效益的崗位。
在此基礎上,對公司各業務中心科學分工,對各生產廠合理授權。使得企業能夠對市場做出迅速敏捷的反應, 從而適應不斷變化的顧客需求和市場機遇,建立企業的競爭優勢。
精益價值鏈是通過在全體員工中建立價值識別和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將研發、采購、制造、營銷等創造價值的主要環節,人力資源、財務金融、質量、安全、設備、能源、企業文化建設等創造價值的輔助環節,連接成一條全價值鏈,并圍繞每個環節,靈活運用精益管理的思想理論、工作方法,對全部生產流程和管理進行系統性改善。
與此同時,將整個組織推進過程上升為重塑企業文化的戰略方針和決策,在所有管理領域、生產經營全過程大力推行,實現企業全價值鏈各環節價值創造能力和基礎管理水平的顯著提升。
1
精益管控體系應使所有經營管理活動都要以精益思想和理念為統領;
2
精益管理思想和工作要沿全價值鏈,全面覆蓋公司各管理領域,貫穿經營管理全過程;
3
以精確設計、精準生產、精品制造、精心管理、精打細算、精干高效為支撐,全面深入推進精益管理。
本文摘選自《基于信息化的精益生產管理》
上一篇:精益信息化正在提升精益生產的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