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現場管理
發布時間:2014-08-31 瀏覽: 次
按精益生產方式的要求,生產現場管理必須合理地組織現場的各種生產要素,做到人流、物流運轉有序,信息流及時準確,使生產現場始終處于正常、有序、可控的狀態。具體地講,生產上精心組織,管理上精雕細刻,工藝上精益求精,成本上精打細算,操作上精耕細作,精神上精誠團結。
1、生產上精心組織。
本著精簡、合理、優化、高效的原則,核定生產現場崗位的定員定編。實行崗位優化組合、人員競爭上崗,把人力消耗和人工成本降到最低點。加強對生產現場的規范管理,優化生產現場,對不利于生產的有效運行、影響生產現場整體形象的現場問題,比如臟亂差和跑冒滴漏現象,下大力氣治理整改,為安全、穩定、有效生產,創造良好的現場環境。
2、管理上精雕細刻。
按照精益生產方式的要求,企業現場管理的目標是達到“八個零”,即合理定置物品,工作需用時尋找時間為零;合理布局生產現場,物流走向損耗為零;合理安排生產,產品浪費及庫存積壓為零;嚴格工藝紀律和工藝操作規程,操作失誤和產品質量不合格現象為零;加強現場巡檢和設備維護保養,裝置跑冒滴漏現象為零;準確及時填寫各種現場原始記錄,規范現場各類信息標識,裝置系統程控儀表、電訊、計算機保持有效運轉,信息顯示、傳遞誤差現象為零;嚴格安全生產規程和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隱患、事故為零;不斷提高現場人員的職業素養,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風氣,現場人員不良行為為零。
3、工藝上精益求精。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企業面臨著市場的嚴峻挑戰。一切為了用戶,一切滿足用戶,始終是企業的生產經營宗旨。鑒于目前用戶對產品的工藝要求越來越嚴格,也越來越挑剔,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用戶需要,企業有必要制訂一系列優化生產工藝方案,不斷改進產品工藝配方,增強產品的競爭能力。
4、成本上精打細算。
生產現場的成本管理,主要是以班組經濟核算為主。現場成本核算內容包括生產成果和生產消耗兩個方面,具體經濟指標有產量、質量、設備利用率、原材料、動力、能耗、工時利用、安全生產指標等。目前,企業現場生產成本核算大多數是采取“三比、兩找、一落實”的方法。所謂“三比”,就是本班組本期實際同計劃指標(或承包指標)、定額相比,本期實際同上期完成情況比,本期實際情況同兄弟班組相比。所謂“兩找”,就是找原因,找經驗教訓。所謂“一落實”,就是把改進的有關工作措施逐一落實到現場人員和各個崗位上,并做到“千斤重擔眾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
5、操作上精耕細作。
上崗操作人員必須持有上崗合格證,熟練掌握本崗位的生產特點及工藝、設備和物料狀況,學徒、學員等無證人員必須有專人監護,嚴禁獨立上崗。操作人員不但要熟悉本崗位工藝流程、工藝原理、技術指標,對崗位所管轄設備,也要做到“四懂三會”,即懂結構、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會使用、會維護保養、會排除故障。從嚴、從難、從實際出發,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做到“四過硬”,即操作技術過硬,維護保養設備過硬,產品質量過硬,復雜情況下處理問題過硬。
6、精神上精誠團結。
堅持以人為本,把行為科學和企業文化原理運用到生產現場管理中,以現場團隊精神為核心,做到精誠合作、精誠團結,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批優秀現場人,是企業生產現場管理的主要精神宗旨。一是要理順思想矛盾,增強現場凝聚力。根據現場人員的思想實際,采取各種有效形式,進行思想教育,堅持說服教育和疏導教育相結合,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二是要樹立團隊精神,增強現場戰斗力。每個崗位、每個生產環節要樹立全局的觀點,服從于生產現場整體優化和整體生產過程順利進行的指導思想,在統一目標的指導下,相互配合、相互協調、通力合作,做到心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三是要建設現場文化,增強現場形象力。大力加強生產現場文化建設,樹立現場先進人物典型,以榜樣引路,培養積極向上、健康活潑的現場精神和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創造文明生產現場,提高現場整體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