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實施SPC控制圖的主要步驟
發布時間:2014-03-25 瀏覽: 次
一、什么是SPC
SPC即統計過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主要是指應用統計分析技術對生產過程進行實時監控,科學的區分出生產過程中產品質量的隨機波動與異常波動,從而對生產過程的異常 趨勢提出預警,以便生產管理人員及時采取措施,消除異常,恢復過程的穩定,從而達到提高和控制質量的目的。
在生產過程中,產 品的加工尺寸的波動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由人、機器、材料、方法和環境等基本因素的波動影響所致。波動分為兩種:正常波動和異常波動。正常波動是偶然性原因 (不可避免因素)造成的。它對產品質量影響較小,在技術上難以消除,在經濟上也不值得消除。異常波動是由系統原因(異常因素)造成的。它對產品質量影響很 大,但能夠采取措施避免和消除。過程控制的目的就是消除、避免異常波動,使過程處于正常波動狀態。
統計過程控制(SPC)是一種借助數理統計方法的過程控制工具。它對生產過程進行分析評價,根據反饋信息及時發現系統性因素出現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響,使過程維持在僅受隨機性因素影響的受控狀態,以達到控制質量的目的。當過程僅受隨機因素影響時,過程處于統計控制狀態(簡稱受控狀態);當過程中存在系統因素的影響時,過程處于統計失控狀態(簡稱失控狀態)。由于過程波動具有統計規律性,當過程受控時,過程特性一般服從穩定的隨機分布;而失控時,過程分布將發生改變。SPC正是利用過程波動的統計規律性對過程進行分析控制的。因而,它強調過程在受控和有能力的狀態下運行,從而使產品和服務穩定地滿足顧客的要求。
二、企業實施SPC控制圖的主要步驟
一個產品品質的形成需要許多過程(工序),其中有一些過程對產品品質好壞起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樣的過程稱為關鍵過程,SPC控制圖應首先用于關鍵過程,而不是所有的工序。以上是SPC控制圖實施的八大步驟:
1、 識別關鍵過程
一個產品品質的形成需要許多過程(工序),其中有一些過程對產品品質好壞起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樣的過程稱為關鍵過程,SPC控制圖應首先用于關鍵過程,而不是所有的工序。因此,實施SPC,首先是識別出關鍵過程。然后,對關鍵過程進行分析研究,識別出過程的結構(輸入、輸出、資源、活動等)。
2、 確定過程關鍵變量(特性)
對關鍵過程進行分析(可采用因果圖、排列圖等),找出對產品質量影響最大的變量(特性)。
3、 制定過程控制計劃和規格標準
這一步往往是最困難和費時,可采用一些實驗方法參考有關標準。
4、 過程數據的收集、整理
5、 過程受控狀態初始分析
采用分析用控制圖分析過程是否受控和穩定,如果發現不受控或有變差的特殊原因,應采取措施。
注意:此時過程的分布中心(X)和均差σ、控制圖界限可能都未知。
6、 過程能力分析
只有過程是受控、穩定的,才有必要分析過程能力,當發現過程能力不足時,應采取措施。
7、 控制圖監控
只有當過程是受控、穩定的,過程能力足夠才能采用監控用控制圖,進入SPC實施階段。
8、 監控、診斷、改進
在監控過程中,當發現有異常時,應及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使過程恢復正常。對于受控和穩定的過程,也要不斷改進,減小變差的普通原因,提高質量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