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激勵-空間法
發布時間:2014-07-26 瀏覽: 次
五、空間
10.培訓機會
A.方法:
為員工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培訓機會,增加企業人力資源的價值和員工自身的價值。
B.原理:
在知識更新越來越快的信息時代,“終身學習”和建立“學習型組織”已成為個人與企業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要求。企業應該通過培訓開發來挖掘員工潛力,實現員工人力資源的保值增值。這既是調動員工積極性的需要,也是維護和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極為重要的一環。
11.崗位輪換
A.方法:
員工定期(比如一年)輪崗,嘗試不同的工作崗位。
B.原理:
在傳統管理時代,強調組織分工明確,強調設備和方法的重要性,強調嚴格按預先設定的標準操作,結果員工每天重復單調的工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產率,但成員的滿意度下降。人本思想問世后,對人的激勵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注意完善人的能力,開發人的潛力,并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企業內部人才市場的作用,健全崗位輪換制度使員工能更加充分,更加主動地選擇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從而使工作內容橫向豐富化和縱向擴大化。這樣,工作產生的樂趣和挑戰性就成為了工作本身對員工的回報。
12.給予員工暢順的事業發展渠道
A.方法:
在干部選拔上,企業要給員工更多的機會,從以前對外聘用為主,轉變為對外聘用與內部選拔并重,最后過渡到內部培養選拔為主,變“伯樂相馬”為“在賽馬中選馬”。
B.原理:
事業發展是員工內在報酬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物質需要是人類較低層次的需要,而自我實現才是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職業發展屬于滿足人的自我實現需要的范疇,因而會產生更大的激勵作用。
13.減少審批程序
A.方法
減少一個產品研發或市場拓展計劃的審批程序和時間,不要設置過于高的審查標準,留給相關人員更多的空間。
B.原理
復雜性引發冷漠及惰性。根據期望機率理論,只有當一個人預計自己有相當的可能性完成某件事的時候,才會對他的行動產生相應的激勵。如果技術人員預計自己拿出的研究方案無法通過公司嚴格的審批制度,如果業務人員的一項雄心勃勃的拓展計劃面臨公司的層層把關,他自然會降低工作的熱情。而事實上很多劃時代的產品或營銷方案只是出于一個看似荒謬的點子。
14.員工參與決策
A.方法:
建立員工參與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議的機制,提高員工主人翁參與意識。如讓員工參與公司發展目標、方向的分析研討,讓員工參與項目確定,參與保證公司正常運轉的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
B.原理:
沒有人喜歡別人強加于自己身上的東西。但如果讓員工參與公司經營目標、管理制度等的制定,他們就會覺得那就是自己的目標和行為規則,就會充滿期待地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