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回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又問:“那么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鵲回答說:“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發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 于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于本鄉里。而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現代企業中的品質管理也是如此,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數的企業經營者、管理者均未能認識到這一點或 即便認識到也不會予以重視,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去尋求彌補,有時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就以品質管理中的首檢、自檢、互檢為例,員工、管理者都知道要執行三檢制,并且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批量事故還是會頻繁發生,對批量不良產品進行返工甚至報廢,損失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說做好預防遠遠重于事后補救進行糾正,但大多數企業都只會選擇能處理問題的品質管理者,但真正的品質管理是能將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之中,看似不經意的動作或方案如被真正落實執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結果。
品質管理真正需要的是扁鵲長兄這樣的人才,而不是象扁鵲一樣的救火隊長。預防控制重于糾正補救工作,必須重視并貫徹執行預防動作。
上一篇:從事質量管理的人有哪些優勢?
下一篇:品質管理的核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