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對于設備內行的操作員
為推動自主保養,操作人員必須成為「對設備內行的操作員」,而不是僅從事操作,最需要的是要具備「能發現異常的能力」,也就是對于質量以及設備,能感覺出異常的能力。
隨著技術的進步,設備愈加高度化、復雜化,也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保養功能逐漸獨立出來,現場從業人員大多產生「我是從事生產的人,而修理是你的事」的想法。所以,生產現場只需負責工件的拆裝,檢查質量,而對于設備的維護以及給油等,一切與設備有關的問題,認為應屬保養人員的職責。
另外,也有「發生故障那是因為保養部門的方法不對所致」,「導入設備時選擇犯錯」,跟生產現場沒有關系等想法,此種錯誤的想法務必要改變才可以,事實上,只要多接觸設備就可以感受到異常,只要作業人員平時稍加留意以及給油、清掃,即可防患于未然。
因此,必須具備以下三種能力:
有決定正常及異常判定基準的能力(有設定條件的能力)
能明確地遵守條件管理規則的能力 (有維持的能力)
能迅速地采取對異常正確處置的能力 (有處理以及修理的能力)
更具體的說,也就是現場操作人員要具備下列能力:
須具有能發現設備不正常的能力與改善的能力
能深入了解設備的構造功能,并能發現異常原因的能力
能充分了解設備與質量的關系,而能預知質量異常與發現原因的能力
具有修理的能力
對于與本身職務有關的主題之個別改善,能獨自或經由相關部門的協助下完成
唯有能夠達成以上條件的人員,才能發現“不良品及故障出現的異常原因”,并能采取對策防患于未然,也才能成為對于設備內行的操作員。
下一篇:TPM活動的靈魂:自主保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