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現有的配件目錄,同時根據設備的編號來確定配件的編號代碼,列出完整的配件目錄或清冊,建立起之間的聯系。
特別注意:這是一項繁重且細致的工作,有時配件的消耗規律性并不強,因此,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開展,必要時采用加權的方法來解決。同時,在計算最低備貨量時應留有余地,以使備貨量既經濟又合理。
然后加上一個庫存底數 5 (考慮到統計平均誤差及到貨時間的誤差等因素,這類配件的庫存底數可按 1 個月的消耗量進行計算),即最低備貨量為15+5 = 20個。即以 3 個月供應周期內的消耗量加 l 個月消耗量的備用量作為此配件的最低備貨量,到達此點時即提出訂貨。
<section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7px;=""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overflow-wrap:="" !important;"="">
結合WMS系統,則備件出人庫的情況要全部、及時地反映在計算機上,系統也須設置最低備貨量(點)的報警。即打開系統時,到達最低備貨量(點)的配件應在屏幕上有醒目的表示,如變色、發出指示記號等,并應能隨時單獨調出到達訂貨點的配件清單,以便發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