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愿意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首先是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升級。
這樣一來,經過一段時間,我很快找到了感覺,看問題、想辦法、做事情,都能踩到點子上了。
在我負責的工作范圍內,我所掌握的信息、知識與我的見解,都能走在領導的前面。這樣不但使績效明顯提升,博得上司的賞識,而且自己也感到對工作有了發自內心的興趣,還心情舒暢,不像過去一樣有壓力了。
在前幾年大眾創業的熱潮中,我認識的一位老鄉,他三十來歲,也按奈不住心潮澎湃,說老子決定不打工了,創業當老板去。
他拿出準備結婚買房的錢,加上找眾多親朋好友眾籌的款子,共逾百萬,開了一家餐館。
我是偶然去吃飯碰上他的。吃完之后,他問我,餐館辦得怎么樣?
我實話實說,你這個啊有兩個戰略上的問題:一個是地段偏僻了,另一個是菜品雖然有特色,口味也挺好,但根據我對周邊人群的了解,你這定位有點不精準,高不成低不就。
這老鄉聽了有點不高興,跟我大談什么工匠精神,要精益求精創一流萊品。最后他說,這地段偏是偏了點,但租金便宜,我可以把省下的資金,用來作廣告,搞宣傳,打響牌子,還是劃算的。
后來聽說他在廣告與促銷上做了很大努力與很多動作,如微信宣傳,店內有獎促銷,優惠促銷,派人在路口撒廣告傳單,到附近小區與寫字樓貼廣告。可以講,凡營銷教課書上提到的促銷招術,他都幾乎用了一遍。但最終還是無力回天,半年后便停業倒閉了。
我發現,不少人有一個盲目的自信,以為戰略上的短板,可以用正確的戰術和增加戰術資源投入,來彌補,來挽救。
這實質上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戰術上你很勤奮,實際上卻刻意回避了真正困難卻更有價值的部分——戰略思維與戰略決策。而這種“戰略思維懶惰”的行為,最終會導致你戰略決策失誤,結果可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前面所講的選擇“低成長區”還是選擇“高成長區”,這都屬于戰術層面的思考,這些你選擇對了,做對了,也還是不夠的。
比戰術層面的深度思考更重要的,是戰略層面的深度思考。
要能“忍、等、準”,有耐心,時刻準備,創造機會,但勿因急躁而輕舉妄動。
如果你是公司老板,就須選擇一個好的行業,好的商業模式,把握好機會,使機遇同自己的核心能力、關鍵資源、價值觀相匹配。然后,制定公司的發展戰略規劃。
如果你是職場人士,在注重選好行業、公司平臺時,更要選好職業,并且使這些選擇與自己的專業、特質潛能、價值觀相適合。然后,根據環境和公司未來發展趨勢、未來機會制定自己的長遠職業發展計劃與新能力學習計劃。
人生最大的悲傷,莫過于將一輩子的聰明都耗費在戰術上。當你抬頭一看,你精益求精的事情,它們所在的職業或行業己經衰落,或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都很低微,或前進的戰略大方向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