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則小故事,一位喜歡中國功夫的外國友人來中國旅游,回去時帶了一根少林棍作為紀念。出關時被海關人員攔住,說棍棒是危險物品,按規定不能帶上飛機。外國友人說喜歡中國功夫,想作為留念。說完就在現場表演了一套棍術,海關人員于是放行了。后來,這位外國友人卻說中國人干事情沒規矩。這個故事說明過去中國人治社會的弊病,可謂切中要害。
制度是區別法治與人治的分水嶺。以企業管理為例,有制度并按照制度操作,企業就會邁上照章辦事的軌道,企業運營就會協調運轉;沒有制度,凡事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員工干起事來就可能手足無措。企業管理實踐中實行目標管理、績效考核、薪酬管理、財務管理等,只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照章辦事,做事就會輕車熟路,法治會逐漸取代人治。
我們往往追求一蹴而就、一舉成功,行為越來越短期化,其實這違背了事物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古圣先賢說,“凡事我但盡心,成功不必在我”,就是著眼長遠,說明好多事情都需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長期的奮斗才能見效。
制度建設是規則魅力,持之以恒是執行精神,無為而治是領導藝術。當然,三者并不是嚴格區分,不同層級可能交叉體現著這三種管理藝術。比如無為而治風格,并不是只有高層領導運用,各個層級的管理者在不同領域都可以有所管有所不管,都有其重點管理領域?;鶎訉ζ鋶徫坏木唧w操作工作分配精力最多,對企業戰略考慮最少;而高層管理者可能要花費更多精力和時間規劃企業戰略發展事宜,具體執行工作則是基層的事情了?;鶎佑辛酥贫茸鳛椴僮饕罁?,中層依靠持之以恒精神推動實施,高層領導就可以達到無為而治的境界了。三重境界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就會打造一支具備超級執行力的、無往而不勝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