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檢驗是質量管理中非常重要且常見的一種控制手段,是針對失效模式進行探測從而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環節。本文歸納總結了11種質量檢驗方法的分類方式,并針對每種類型的檢驗進行介紹。覆蓋面較全,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01
按生產過程的順序分類
2. 過程檢驗
定義:也稱工序過程檢驗,是在產品形成過程中對各生產制造工序中產生的產品特性進行的檢驗。
目的:保證各工序的不合格品不得流入下道工序,防止對不合格品的繼續加工,確保正常的生產秩序。起到驗證工藝和保證工藝要求貫徹執行的作用。
要求:由專職的過程檢驗人員,按生產工藝流程(含 控制計劃)和檢驗規范進行檢驗。
分類:首驗;巡驗;末驗。
02
按檢驗地點分類
03
按檢驗方法分類
04
按被檢驗產品的數量分類
05
按質量特性的數據性質分類
06
按檢驗后樣品的狀況分類
07
按檢驗目的分類
08
按供需關系分類
09
按檢驗人員分類
10
按檢驗系統組成部分分類
11
按檢驗的效果分類
1. 判定性檢驗
判定性檢驗是依據產品的質量標準,通過檢驗判斷產品合格與否的符合性判斷。
2. 信息性檢驗
信息性檢驗是利用檢驗所獲得的信息進行質量控制的一種現代檢驗方法。
3. 尋因性檢驗
尋因性檢驗是在產品的設計階段,通過充分的預測,尋找可能產生不合格的原因(尋因),有針對性地設計和制造防錯裝置,用于產品的生產制造過程,杜絕不合格品的產生。
下一篇:質量價值觀十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