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春易逝,不用實在可惜
本田宗一郎(日本“經營之圣”之一)
本田宗一郎于1906年11月17日出生在日本靜岡縣的一個窮苦家庭,他自幼便對機械表現出了一種特殊的偏好。雖然出身貧寒,卻成為天才發明家,擁有470項發明和150多項專利。創立的“HONDA”(“本田”品牌)今天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廠家。他是日本戰后經濟奇跡的創造者之一。被現代工業界譽為“亨利·福特以來唯一的最杰出最成功的機械工程企業家”。本田宗一郎不僅是個天才發明家,在日本更是享有日本“經營四圣”之一的榮譽。期間也留下了許多經典的經營語錄。
一、青春易逝,不用實在可惜
我在30歲的時候,還在當老學生。當時我已經是一家工廠的經營者,這家公司有50個工人,我是社長。那時候,我去拜托濱松工業專科學校的校長,他同意收我當旁聽生,從高工一年級學起,天天上學,為的是想學一點工科的理論課程。學校一放學,就回到自己的工廠工作,邊學習邊工作,每天忙得不得了。通常都工作到三更半夜,不眠不休。
人的一生離不開學習。要想進步就不能離開學習,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三、公司不要用關系進來的人
我一生從來沒有用過公司的錢,雖然我是這家公司的社長。不但如此,我也禁止公司的高級人員使用公費做接待工作。用接待來做生意,是最沒出息的做法。
我把公司的公車廢止了,不讓高級人員坐公司的轎車上班。我自己也是開私家車上班,連汽油也是用自己的錢買。不但如此,我最看不起有些公司,讓公司的社長夫人坐公司的車去看戲、去百貨店購貨、去參加宴會,甚至讓社長的小孩也坐公家車去上學。有些社長把公司的公家車司機叫來為社長夫人或小孩開車,簡直不合道理,這是公私混淆,假公濟私,萬萬行不得。
五、工作是為自己工作,不是為別人工作
在貧窮家庭出生,不要以為是可恥的。也不要因為家境窮苦,無法上比較高級的學校而悲觀。反而要為出生在貧苦家庭而自傲,因為出生在貧苦家庭,這是給你一個努力的機會。由于出身窮苦,自己想從窮苦中解脫出來,自然會比人家多加一倍努力。努力的結果,絕對會帶來比較富裕的人生。成功的人物,大多出身貧苦的。
七、成功的秘訣在于永不模仿別人
模仿,就是把人家的研究成果據為己有,制造出一模一樣的商品。雖然模仿得真似乎很不容易,但是世界上沒有比模仿更加快樂的事情。能把它模仿成功,不是很快樂嗎?
話雖如此,模仿是先樂后苦。因為一旦嘗到了這個滋味后便欲罷不能,只要有一次模仿成功便不想自己創造了。這樣,不想自己創造而專事模仿,永遠走在人家的后面,世界上還有比這種事更痛苦的嗎?無法超越人家,或制造出人家要向你模仿的東西,怎么會快樂呢?
可是,創造就不同了,是先苦后樂。創造是一件非常艱苦的工作,有99次失敗才會有一次成功。在創造的過程中,時間、金錢、精力、創意、工夫等都不可或缺,并且這幾項因素又不一定能保證最后會給你帶來成功。
話雖如此,一旦創造成功了,其快樂是無與倫比的,并且創造會給你帶來永遠的快樂,不會是短期的。所以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先苦而后樂,何樂不為?
九、我對他人的“失敗談”特別感興趣
“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和“本田技術研究所”,這兩家公司都是用我的“姓”取名,這樣的做法是我一生感到后悔不及的愚舉,于今覺得非常遺憾。
為什么呢?這違背了我的哲學。我一直認為公司是大眾的公司,是天下人的“公器”,并非我一人的公司,不能把公司作為“私器”。因為公司用我的“姓”取名,便會引起誤會,大家會認為我把公司“私物化”,是一個獨裁的經營者。實際上,我連我的兒子都不讓他進入公司做事,要他自己去開一家叫“無限”的公司。并且,我在十幾年前已把本田技研工業和本田技術交給別人去經營,現在的社長叫久米,前任社長叫河島,這兩位社長都不姓本田。
有一次,鈴鹿市長要求我把鈴鹿市改名為本田市,他所持的理由是:本田技研在鈴鹿市有大型的鈴鹿賽車場,又有幾家鈴鹿工廠,幾乎全市的市民都靠本田吃飯,因為市民的一半以上都是本田的員工與家屬。豐田汽車的根據地叫豐田市,日立制作的發祥地叫日立市,那么本田技研所在地鈴鹿市也應該改名叫本田市才對。鈴鹿市長的建議,初聽之下很有道理,可是卻被我拒絕了,因為這是違背我的哲學的。我已經為公司的取名感到后悔,不能再犯一次錯誤,否則我會死無葬身之地了。
1991年8月5日,本田宗一郎在東京與世長辭,終年85歲。
上一篇:3個方法,一次性把工作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