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活動中WHY-WHY分析法的要點
發布時間:2019-12-17 瀏覽: 次
所謂why-why分析,是將發現的現象使用系統化的思考模式,由應有狀態或4M(人、機械、材料、方法)的關系篩選出引起現象的因素,再以篩選出的因素為基本,一面仔細觀察、調查現場、現物,一面追求真正的原因,并且研究再發防止對策。
簡言之,對發現的現象連續進行多次思考“為什麼(why)”的動作,并驗證要因是否成立,然後對真因作有效對策的方法稱為 “ WHY-WHY分析 ”.
① 在TPM活動初期階段,也就是自主保養的第1~3步驟
② 大幅降低故障與不良之原因解析(10%~15%降至1%)
① 讓現場所有人(作業員、保養人員、管理人員等)具備邏輯思考能力(培養解析能力以排除發生於現場的不合理規定或習慣)
② 培養邏輯性的指導能力(藉由教導別人,察覺自己的錯誤而修改,同時獲得成長)
③ 培養理解機械機能、構造的能力(透過對機械機能、構造的理解,學習分辨設備異常的能力,進而建立維持設備應有機能的健全想法)
④ 大多數的保養人員、技術人員對現場一知半解,因此不只要求作業員,同樣也應該要求保養人員、技術人員也要具備這種能力
⑤ 在現場作分析,可以準確地發現設備異常的根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了解大多數的問題只要小小的改善就可以解決,進而漸漸地培養出改善精神
⑦ 不只是現場的作業員、管理人員,連同保養人員及技術人員也共同參與分析,將問題的關鍵找出來,創造圓融的溝通基礎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