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靠品質才能贏得市場,要有效的達到品質管理的目標,必須由企業的最高管理層開始做起,那么質量管理常見的誤區有哪些?
片面強調員工個人改進而不注重品質管理體系系統的建設和完善,忽視了系統環境對個人意識和能力的影響,沒有認識到兩者的相輔相成的關系。
凡出現質量問題,只向員工個人追究責任,而不尋找質量管理體系的系統漏洞和缺陷。
片面要求員工提高改進個人意識和技能,而忽視創造員工提高改進意識和技能的條件,不提供培訓資源、管理制度保障和激勵等改進的環境。
陷于處理具體的質量問題、不合格品泥潭,只知道埋頭“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再發現問題”的無窮惡性循環,并將問題的原因歸咎于員工個人素質的不足,只知追究員工的不合格責任,而忽視導致這些質量問題的管理體系系統漏洞和缺陷。
片面依靠經驗和直覺管理是一個較普遍的品質管理弊端,典型的情況有:對于品質情況,僅有一些主觀概念和總體性籠統的評價,而沒有準確、詳盡基礎數據說得清楚、說得準。
僅憑主觀經驗或感覺行事,對質量問題只有定性分析,沒有量化的定量分析,凡事以“差不多”為判斷標準。 設定質量目標只有籠統性的定性要求,而沒有可測量的量化數據指標。 質量管理水平到底怎么樣?質量技術基礎如何?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是什么?過程存在哪些問題和缺陷?應當針對性地采取什么質量改進措施?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通過數據分析。
在對供方的品質管理中,沒有樹立與供方合作共贏的觀念,“單贏”、“單邊”的錯誤思維是損害供方品質的主要原因。
對供方管理,“以包代管”或“以卡代管”,誤認為“包”或“卡”就是管理。
沒有認識到組織自身與供方之間是“合作共贏”關系,將供方視為下級、下屬甚至下手,高高在上,頤氣指使。
只強調組織自身盈利,而忽視供方的合理利益;只強調供方提高質量,而沒有為供方提供合理、必要的協助和支持,以幫助其提高質量。
“單贏”、“單邊”的供方管理,必然導致供方的不合作、怨恨和抵觸,自然損害到其質量,也就是損害組織自身的質量。
現代品質管理的精髓和核心是預防。將質量部門當成“消防員”、“搶險員”,成為純粹的品質檢驗部門,而放棄日常的防“火”和消滅隱患,放棄其它關鍵的品質管理體系過程,是明顯有違預防原則的。寧愿為“火警”、“險情”付出高昂代價,而不愿意為日常的防“火”和消滅隱患相對較少的資源,是明顯不符合經濟效益原則的,是本末倒置和不明智做法。正確的觀點正如克勞士比所說,品質系統的作用是預防,而不是檢驗。
品質管理最高管理者缺位的情況主要有:沒有參與質量方針、目標的制定、評價和修訂。沒有為品質管理體系維持正常運行提供必要的資源,長期忽視品質管理體系正常運行的需要,或視其可有可無。沒有規范地組織管理評審,管理評審搞形式、走過場,甚至不參與管理評審。
沒有參與質量方針、目標的制定、評價和修訂。
沒有為質量管理體系維持正常運行提供必要的資源,長期忽視質量管理體系正常運行的需要,或視其可有可無。
沒有規范地組織管理評審,管理評審搞形式、走過場,甚至不參與管理評審。
對應該決策的重大質量管理措施推卸責任,交由對決策效果無能為力或無法承擔責任的質量或其它部門代為決策。
對內部部門和崗位質量管理體系的職責和權限,分配不清,或所授職責遠超過所授權限,甚至只授責而不授權。
長期忽視對現代科學質量觀和質量管理的科學方法、工具的學習,支持質量管理,不講科學,只憑滿腔熱情瞎指揮,“好心辦壞事”,或假意支持。
最高管理者在質量管理工作中缺位,必然導致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運行的權威性、嚴肅性受到損害,使得質量管理體系無法維持正常運行,自然無法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