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相信大家一定讀到過很多分析精益生產失敗原因的文章,一下羅列出來十幾條,說的都正確,你也不得不承認,但是卻是隔靴搔癢,根本沒有多少指導意義,讀完之后,你還是云里霧里不知道到底該怎么進行。這里先列一下你看到過的那些原因:
領導執行力問題
決心不夠,難以堅持
各級別人員觀念沒改變
急功近利
沒有找到好的切入點
現場的“5S”作業沒做好
實施過程遇到困難就停滯不前
投入資金太多
表面實施,成效不大
依賴咨詢公司外力,改善不夠
精益推行辦公室的作用沒有很好的發揮出來
對員工的尊重只停留在口號上
推行精益沒有跟績效管理結合
······
接下來要總結的,讀完之后也許心情有點沉重,因為要成功推行精益生產對工廠的各方面要求是很高的,如果以下五點有哪一點做的不到位,都沒法成功推行精益生產。我們不會盲目的鼓勵你去開展精益生產,如果沒有那個金剛鉆,千萬別攬那個瓷器活,不然不但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反而會讓管理更糟。有些問題或許能給你個建議,但是有些時候是沒有靈丹妙藥的,找不到那個對的人,沒有那么高的覺悟,你就是辦不到。
什么才是“領導力”?
一聲號令,所有人都擼起胳膊上陣,這就是領導力嗎?也許前方就是敵人的包圍圈,那就是讓所有人去送死。你也許會說,那這個領導如果是個英明的領導呢?那也只是臨時的,很多領導或者管理層最愛說的就是“你別多問,告訴你這么做就這么做,肯定是對的”。這就是為什么精益生產無法在現場徹底執行的原因。
員工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無論什么工種,都渴望得到尊重,也渴望能夠體現自己的價值。但是很多領導卻把他們看成機器設備,如果這種方式和觀念不變,現場永遠改變不了,你根本無法推行持續改進。那到底該怎么辦呢?那就是要求領導者具備“人性領導力”,那什么是人性領導力?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重視一線員工,先生產員工,再生產產品。任何一個一線的操作者,他是他那個區域的專家,如果他現在不是,那你要把他變成專家,“沖孔專家”、“打磨專家”“車床專家”、“檢驗專家”、“焊接專家”...
●有了現場的“專家”,下一步就是要發揮他們的作用。讓每一位專家來理解什么是“浪費”、標準化生產,他們最了解生產過程及現場,他們的參與改進,是持續改進能夠實現的前提條件。
●立體式、職責清晰的生產組織。每個工廠都有生產廠長、工段長,但是領班卻不是那么多,一般每5-7人就需要一個領班,這個領班不是管理者,可以是那個工位最有經驗的人,他就負責“5S”的執行,觀察標準化的執行情況,發現異常,甚至在異常時能夠上手解決。工段長和廠長,要負責零件的轉運、設備長期維護、解決各工位解決不了的問題,必須是從上至下的傳遞要求,從下向上的反饋結果和問題。
精益改進的核心是解決問題,而精益文化的核心是“持續改進”。一般一個精益項目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之后,很多無法做到持續改進。為什么?一是方法不對,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改進,另外一種就是驕傲自滿,自以為是。
我們主要說如何持續改進?你應該聽過海水和冰山的故事吧,海水減少了,才能看到冰山的更多部分,這個比喻中,海水代表著庫存,冰川就代表著問題。如果你覺得很難發現新的問題,那是因為你現在的批量和庫存掩蓋了很多問題,那就嘗試著繼續減少批量,追求更快速的流動,這樣更深層次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只有這樣才能持續改進!
總之,以上五點任何一點做不到位,精益項目都會失敗,所以,一個成功的精益項目要求是非常高的,沒有完全失敗的精益生產項目,即使結果不如人意,但是你的過程會影響很多人,請用你的實際行動來為中國的制造業進步做貢獻,孤獨的時候,就看看天上的繁星,你會發現你離他們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