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京瓷創立的第17個年頭,在熊本日日新聞情報文化懇談會上,稻盛和夫以《我的企業家精神》為主題,分享了京瓷之所以能夠在石油危機的經濟低迷期實現高收益的秘訣:“以心為本”的經營方式。
01
02 <sectio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不管世間如何變化,經營的原則是不變的。經營者對于事業經營,必須持有明確而堅定的“哲學”。
日本受到石油危機的沖擊,由高增長期進入低增長期。傳媒和經濟評論家眾口一詞,即:“在低增長時代,需要這樣做,需要那樣做。”這種論調一時很盛行。但是,我卻不這么認為。
從經濟現象來說,表面上看各種各樣的事情都在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發生變化。但是,我認為經營企業本身,卻不能跟隨形勢的變化亦步亦趨、附和雷同。
給予我教導的這位貴人出生于新潟縣,從新潟高中考入京都大學,畢業于電氣工學系,是我們一家關聯公司專務董事。同我一樣,他也是搞技術的。但因為他出生在寺廟里,所以他給予我的許多教導都來自佛教思想。
在這位先生的諄諄教誨之下,連經營的“經”字也不認識的我,走上了作為經營者的人生道路。
對我來說,從經營公司開始,每一天都是挑戰的連續。我的父母不是經營者,親戚中也沒有一位是經營者。我無法向其中任何一人請教經營的問題。
一般來說,首先要有一個求教的對象,問“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一邊請教、商談,一邊經營企業。但我除了剛剛提到的那位先生以外,沒有其他可問的人,而且那位先生也很忙,無法經常和我見面。
因此,對于經營一竅不通的我,就不得不思考這樣問題:“要經營好企業,究竟應該以什么為基準才對呢?”
由于沒有經驗,所以我想到了小時候父母的教誨、還有小學、初中、高中時代老師們的教導,就是“作為人,本來應該是怎樣的”。
比如說,做了壞事,會受到父母和老師的斥責。就在這里,我學到了最樸實的做人的基準,也就是做人必須具備的最低限度的“為人之道”。除此之外,我沒有別的基準。
從那以后,直到今天,我始終將此作為經營的根本。不管是緊急狀態下的判斷,還是技術上的判斷,抑或是組織上的判斷,基準都是“作為人,何謂正確”。
我只依據這一點,對事情做出判斷。換句話說,我確信必須將正確的事情用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雖然說這個判斷基準很單純,但我覺得,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管用、非常好的基準。
比如說,現在我們在銀行約有150億日元的存款,另外約90億日元的債券,隨時可以變現的流動資產總計約240億日元。所以,在之前物價飛漲的時候,我們也有充裕的資金。為此,很多大銀行的分行行長都來找過我。
當時物價飛漲,地價也迅速上升,出現了投資土地的熱潮。但我們將所有的剩余資金都存人了銀行。銀行的分行長們看不過去了,他們對我說:
貴公司是我們非常好的客戶、難得的好客人,但您也太正直了,甚至可以說有點兒可憐。現在地價上漲,大家都通過銀行融資購買土地。
而貴公司卻只是將資金存在我行,大概是你們不了解現在的潮流,所以才不購買土地吧。
雖說我們很歡迎您將資金放在我行,但您把資金存在銀行,靠利息賺不了多少錢。我們對此保持沉默,不向您提建議實在是不好意思。
現在我們可以介紹好的地塊給您,建議您一定要買。但我們也不希望您在我行的存款減少,所以您可以向我行副資(貸款)。
他們這一番話,讓我想起父母從小的教導:“必須額頭流汗,必須靠自己辛苦努力去賺錢。”我覺得不能通過投機、不牢靠的行為賺錢。所以,雖然感謝對方的好意,我還是婉言拒絕了。
此后,地價下跌,日本迎來了低增長時代。不僅是銀行界,很多經濟界的代表人物都來拜訪我,夸贊說:“京瓷在地價上漲時不進行土地投資,因而保有了充裕的儲備資金,實現了自有資本比例高達74%的無借款經營。這在這個低增長時代是非常了不起的。”
他們還說:“你們做出這樣的經營判斷是因為預測到了地價的下跌,真的很有先見之明。”
但是,我并沒有這樣的先見之明。我只是聽從了父母樸實的教導,不喜歡投機賺錢,討厭不勞而獲。我完全沒有預見到地價下跌后的經濟困局。
03
只靠方法和策略不能經營好企業
如果僅僅依靠方法論,即依照管理學所教的那套東西經營企業,就會認為“經營不就是這么回事嗎”,會把經營僅僅當作方法論和戰略戰術。
周圍的環境發生變化,就會隨波逐流。但是,經營者不管面對什么樣的變化,都應該以最根本的經營哲學為根基,不能輕易改變自己的經營理念。
我們的公司實現了自有資本比例高達74%的無借款經營,因此被稱贊“在低增長時代,沒有利息負擔,很了不起”。
很多地方把我們當作案例引用,很多人都說“應該像京瓷那樣經營企業”。但是,并不是說到了今天這個時代,我們的經營模式在一朝一夕之間就可以模仿成功。
我從1959年創辦公司到現在,為償還貸款拼命工作。我不希望一邊拼命還債,一邊又不斷再去借款,所以我老老實實地將所得利潤儲存在銀行。
現在因為自有資本比例高的無貸款經營而受到贊賞,是當初我連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歸根到底,我只是抱有一種信念:“經營企業本來就應該這樣做。”
重要的不是在方法上討論“什么是正確的經營”。“別人是這樣經營的,所以我也想采用同樣的方法去干。”僅僅看到表象,就去模仿別人的經營方法,這樣無法經營好企業。
我認為,持有值得自己相信的“哲學”,堅定地遵循這種哲學,必須在這一基礎之上經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