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進料管理
2、過程管理—人員
合理配備過程檢驗和監控人員;
過程檢驗和監控人員的能力和素質應符合要求;
過程檢驗和監控的力度要達到企業預防產品出現不合格品的需要;
過程產品出現不合格品如何處置要有明確的措施;
產品出現不合格時信息要及時傳遞;
產品出現不合格品原因要明確由誰來分析;
過程所運用的統計技術應滿足企業的需要;
過程檢驗和監控人員與各車間要有良好的溝通渠道,并形成產品質量是制造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理念;
產品訂單的特殊要求要能及時傳遞到過程監控人員。
3、過程管理-文件和標準
有準確、適宜和充分的作業指導書;
有準確、適宜和充分的過程檢驗標準;
有明確的過程檢驗流程及質量控制點;
有過程檢驗記錄/監督監控記錄且真實可行;
有文件化過程異常處理的程序;
要明確規定半成品放行權;
有文件化的過程檢驗狀態標準及區分,且有效執行;
有相關品質問題及統計分析。
4、成品管理
要有明確的成品檢驗標準;
成品檢驗(含化驗員)人員的能力和素質要達到相應的要求;
成品檢驗的抽樣方法要合理;
每一客戶/訂單的特殊要求都準確無誤地傳遞到相關人員;
有文件規定成品的標識方法并得到有效執行;
有有效防止成品漏檢的方法;
有文件化規定成品異常處理程序,如處理方法、批準權限;
成品檢驗結果由誰批準;
成品是否可以特別放行,如可以特別放行應達到怎樣的程度才可特別放行,審批權限要得到明確的規定;
成品檢驗報告要清晰,并得到合理保存,通過成品檢驗報告能追溯到相應的生產組、批號、日期及重要原材料等;
要有發貨監裝記錄且記錄完整;
要形成長期積壓庫存定期報告制度;
庫存積壓產品出廠前要重新檢驗確認。
9、客戶投訴
每一次客戶投訴要以最快的速度回復,并盡量讓顧客滿意;
客戶投訴的處理流程及由誰來處理要有明確規定;
客戶投訴回復內容要適當,并有文件明確規定批準人;
每次客戶投訴都要進行相應原因分析,制定了必要的糾正和預防措施,并標準化;
對客戶投訴要進行定期統計和分析;
交貨的及時性等方面投訴也應進行統計和管理。
10、實物樣品(或圖片)
當不便用文字表達或用文字表達不清楚時,要形成實物樣品封存或拍成照片作為參照;
實物樣品(圖片)是否分為合格限度樣品與不合格限度樣品,讓員工明確判斷標準;
實物樣品(圖片)是否定期確認和更新;
進料、制造過程、成品各過程中在需要的地方均有便于參照的實物樣品(圖片);
合理保存實物樣品(圖片),使其不易變質。
上一篇:質量管理的“三檢”和“三不”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