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精益管理咨詢——提供企業精益戰略管理咨詢落地解決方案服務,企業值得信賴的精益咨詢顧問!
當前位置: 首頁 > 首頁欄目 > 電子期刊 >
華為成功背后的17家咨詢公司! 發布時間:2021-12-11         瀏覽:
 
 
 
 
 
 
 
 
 
 
 
 
 
 
 
 
 

 

<section data-role="paragraph"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font-size:="" 16px;="" border-width:="" 0px;="" border-style:="" none;="" border-color:="" initial;=""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在華為近30年的成長歷程中,有一個角色不容忽視,也是華為成長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見證方——外部的“管理咨詢”智囊團。

 

從1996年開始,華為歷年來累計支付給各類咨詢公司的咨詢費高達幾十億美金,幫助華為構建了研發、供應鏈、財經、人力資源、市場等方面的制度、流程體系。

 

1998年,成立僅十年的華為引入IBM參與華為IPD和ISC項目的建立,5年期間共計花費4億美元升級了管理流程。其手筆之大,決心之強烈,當時業內少見。除了IBM,華為還曾聘請過埃森哲、波士頓、普華永道、美世和合益、日立咨詢、日本豐田董事等咨詢公司或專家。

 

任正非曾對記者說:“日本豐田公司的董事退休后帶著一個高級團隊在我們公司工作了10年,德國的工程研究院團隊在我們公司也待了十幾年,才使我們的生產過程走向了科學化、正常化。”“從幾萬塊錢的生產開始,到現在幾百億美元、上千億美元的生產,華為才越搞越好。我們每年花好多億美元的顧問費。”

 

\

 

一、華為與IBM:流程管理變革及企業信息化建設

 

 

 

自1998以來,IBM的咨詢師便一直與華為合作,目前仍在一些關鍵項目上為其提供幫助。

 

2000年,這兩家公司宣布合作開發網絡設備。2011年,IBM建議華為向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擴張,該業務已于2011年為華為貢獻了五分之一的營收。

 

1.前后對比

 

1998年,華為還不太為公眾所知,IBM在開始為華為做咨詢顧問時,請華為介紹一下組織機構,看到組織圖都畫得有點亂;而現在去新展廳看看,展板上的介紹、圖示、標識等方式都進步很大。

 

當華為還在南山科技園時,華為對IBM顧問的介紹是,華為跟西方某某公司合作開發什么產品,華為為能與他們合作而感到自豪;而現在,華為是自己開發了產品,提供技術來讓別人去做。

 

2.顧問的選擇

 

IBM在華為進行這些顧問項目時最多達到270人,平時也有20-30人。

 

為華為提供服務的顧問有兩類:

一類是專職顧問(consultants),對策略、方法、流程有深刻的認識;

一類是實際從業者,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Practitioners)。

 

一些華為同事看待IBM顧問也是有傾向性的,他們更喜歡的是IBM從事業務工作有實踐經驗的項目人員,認為他們可以很快地把自己的經驗用過來,效果明顯。

 

每人的經驗都不同,沒有哪個重要不重要,因為他們的所長不一樣。比如,顧問一般溝通能力、表達能力比較好,他可以說出來怎么做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做;而實際從業者和具體實施的人,他們對實際情況熟悉,但為什么這樣做卻不一定很深入地理解,兩類顧問如何彼此很好地配合,并且能發揮作用,確實是最難的。我們需要兩方面的人合作,不要分彼此。

 

3.流程與管理理念

 

任正非多次說過要重視流程:

 

企業的人是會流動、會變的,但流程和規范會留在華為,必須有一套機制,無論誰在管理公司,這種機制不因人而變。

 

但是流程本身是死的,而使用它的人是活的,需要人對流程的理解。而對流程了解比較多的是管理者,只有他們而不是基層人員,才清楚為什么這樣設定流程。

 

但IPD流程本身還不是最有價值的,最有價值的是它的管理理念

 

如果人不改變,流程就是沒有用。所以要先看華為管理者自己是否愿意改變,如果不改,顧問也幫不上什么。

 

二、加強客戶關系:華為與埃森哲

 

 

2007年開始,華為聘用埃森哲啟動了CRM客戶關系管理,加強從“機會到訂單,到現金”的流程管理。2008年,華為與埃森哲對CRM體系進行重新梳理,打通從“機會到合同,再到現金”的全新流程,提升了公司的運作效率。

 

2014年10月,華為和埃森哲已正式簽署戰略聯盟協議,共同面向電信運營商和企業信息與通信技術(ICT)兩大市場的客戶需求開發,并推廣創新解決方案。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對此表示:

 

在現實世界與數字世界加速融合的時代,任何單獨一家企業都很難滿足客戶的所有需求。企業需要開放合作,整合優勢資源和能力,共同助力客戶成功。

 

與埃森哲的合作,將進一步加強華為在企業ICT市場的能力,使我們在豐富的產品組合基礎上,為企業和運營商客戶提供更多創新的軟件和服務解決方案,幫助其提升效率和增加收入。”

 

 

三、規范的HR機制——華為與HayGroup(人力資源管理變革)

 

\

1997年,任正非開始謀劃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系統的規范化變革。在世界頂尖咨詢公司美國合益集團(HayGroup)的幫助下,華為逐步建立并完善了職位體系、薪酬體系、任職資格體系、績效管理體系,以及各職位系列的能力素質模型。

 

在此基礎上,華為逐漸形成了自己成熟的干部選拔、培養、任用、考核與獎懲機制。

 

早期,Hay Group幫華為設計了三張表格,用來客觀評價正常情況下每個崗位的能力要求、風險和責任度,每一個崗位對應相應的級別,從而建立起了25級的薪酬架構體系。這樣就實現了公司內部價值分配的相對公平。

 

其核心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在職務晉升上

任正非提出“要讓最有責任心的人擔任最重要的職務”。這里所說的“責任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對領導個人負責,而是對事物、對工作結果的負責,并以績效目標的改進作為晉升的主要依據。

 

2.在薪資問題上

任正非提出我們“決不羞羞答答”,而是“堅定不移地向優秀員工傾斜”。具體做法是:以能力、貢獻和崗位的重要性來確定員工的報酬,使那些認真負責、業績出眾的員工能得到豐厚的回報。

 

3.在股權分配上

員工的持股份額根據“才能、責任、貢獻、工作態度、風險承諾”等情況綜合確定,從而形成了優秀員工集體控股、骨干員工大量持股、低級員工適當參股的股權分配格局。

 

三者綜合起來就形成了這樣的效果:

你想晉升嗎?

你想加薪嗎?

你想增加持股比例進而實現股權致富的夢想嗎?

那就認真學習、努力工作、以身作則、提高績效吧!

 

更為關鍵的是,在規范的HR機制之下,華為的人力資源部每天可以對數萬名員工進行精確的績效考核,這使得人力資源配置、職務晉升、加薪、配股等關鍵問題逐步擺脫了人為因素的影響,從而使敏感問題不再敏感,各類能人志士所渴望的“公平競爭”也因此而水到渠成。

 

網傳一句話“華為員工愛加班,因為分贓分的好”,和其人力資源的科學管理是分不開的。

 

 

四、財務管理變革——普華永道(PwC)

 

 

 

任正非:

 

華為通過與PwC、IBM的合作,不斷推進核算體系、預算體系、監控體系和審計體系流程的變革。

 

在以業務為主導、會計為監督的原則指導下,參與構建完成了業務流程端到端的打通,構建高效、全球一體化的財經服務、管理、監控平臺,更有效的支持公司業務的發展。

 

通過落實財務制度流程、組織機構、人力資源和IT平臺的“四統一”,以支撐不同國家、不同法律業務發展的需要;

通過審計、內控、投資監管體系的建設,降低和防范公司的經營風險;

通過“計劃-預算-核算-分析-監控-責任考核”閉環的彈性預算體系,以有效、快速、準確、安全的服務業務流程,利用高層績效考核的宏觀牽引,促進公司經營目標的實現。

 

到目前為止,華為公司在國內賬務已經實行了共享,并且實現了統一的全球會計科目的編碼,海外機構已經建立財務服務和監控機構,實現了網上財務管理。

 

建立了彈性計劃預算體系和全流程成本管理的理念,建立了獨立的審計體系,并構建了外部審計、內部控制、業務稽核的三級監控,來降低公司的財務風險和金融風險。

 

五、質量控制和生產管理方面——德國FhG

圖片

 

任正非:

 

德國國家應用研究院(FhG)合作,在他的幫助下,我們對整個生產工藝體系進行了設計,包括立體倉庫、自動倉庫和整個生產線的布局,從而減少了物料移動,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

 

同時,我們還建立了嚴格的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我們的很多合作伙伴對華為生產線進行認證的時候,都認為華為的整個生產線是亞太地區最好的之一。

 

我們還建立了一個自動物流系統,使原來需要幾百個人來做的庫存管理,現在降到僅幾十個人,并且確保了先入先出。

 

六、組織管理——華為與人大6位教授(企業文化)

圖片

 

《華為基本法》開始,任正非對企業外腦的利用,在中國企業里是罕見的。

 

任正非說,創業初期,誰干得好誰干得壞,他腦子里清清楚楚。人多了以后,沒辦法對所有人評價了,沒有判斷的標準,老板也不敢把權力下放。

 

那時華為內部有種說法,老板就像天上的鳥,越飛越高,老板說的話讓人越來越聽不懂,下面人天天琢磨。一個組織如果沒有共同的語言、目標、是非標準,大量新人進來就會稀釋公司文化。

 

1996人大以彭劍鋒為首6位教授(彭劍鋒、黃衛偉、包政、吳春波、楊杜、孫建敏)是起草了《華為基本法》,目的就是統一思想,達成共識。

 

通過這一個過程使得高層管理團隊達成了共識,形成了統一的意志。現在華為高層的經營管理團隊(EMT)成員都是當年《華為基本法》形成過程的主要參與者。

 

那么《華為基本法》的精髓是什么呢?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任正非在2013年新年獻詞中寫道:

 

“我們這些平凡的15萬人25年聚焦在一個目標上持續奮斗,從沒有動搖過。就如同在高壓下從一個小孔中噴出來的水可以切割鋼板,從而取得了今天這么大的成就。這就是力出一孔的威力!我們的聚焦戰略就是要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世界競爭力。”

 

他證明,不需要什么背景,也可以進入世界強手之林。

 

而關于“利出一孔”,可以說是華為干部政策的底線。任正非的原話是這樣的:

 

“我們堅持利出一孔的原則,EMT宣言,就是表明我們從最高層到所有的骨干層的全部收入,只能來源于華為的工資、獎勵、分紅及其他,不允許有其他額外的收入。從組織上、制度上,堵住了從最高層到執行層的個人謀私利,通過關聯交易的孔,掏空集體利益的行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 嫩草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四虎成人永久地址| 日韩成人免费在线| 国产成人教育视频在线观看| 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不卡|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一级毛片成人免费看a|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天堂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高清成人永久免费影院|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理伦电影在线观看| 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成人黄色免费网址|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日本免费成人网| 成人五级毛片免费播放| 桃花阁成人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成人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