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項目如何實施推進一線員工自主改善?
Written by 方圓智匯-精益生產管理咨詢公司培訓機構
一、什么是自主改善
1、定義
對象主體:生產一線的普通員工(指生產線崗位直接操作人員)(群眾性活動)
范圍:原則上都發生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中
改善活動都已經實現
基本上都是小的改善活動
改善不會帶來其他問題
改善成果可以被固化下來
改善不應以犧牲員工正常的福利待遇為代價
一切作業均可尋求改善
2、提案改善范圍
有關后勤、人事、財務、生產、服務、品質等改善
制造技術和操作方法的改善
工作簡化和事務簡化的改善
改進機器、工具的設計、制造與維護保養
物料、倉儲管理及運輸搬運方法的改善
閑置廢料利用,原材料的節省及其它降低材料成本的改善
工作安全的改善
防止災害危險的方法改善
工作環境與衛生的改善
其他方面的改善
3、以下不屬于提案改善范圍
有想法,但未實施的
僅提出缺點或問題,而欠缺具體改善內容和方法的
組織已經實施橫展的,后續提出類似提案不屬于有效提案
訴苦、報怨、不滿或類似的事情
4、特點
立足本位,自主改善,先“改”且成功后再“提”。
“改”后再獎勵
獎勵標準統一
重在一線員工的人才育成,培養員工發現問題與改善的能力。
5、自主改善與合理化建議的區別
6、自主改善的本質
自主改善的第一要務:一線員工的人才育成,培養員工發現問題,改善問題的思維和能力。
自主改善的本質:引導一線員工,建立一個全員參與改善的機制,承載的是一種無處不在的改善文化。
為什么首先要講自主改善的第一要務和本質?
因為一件事情的要務和本質把握不準,就有可能走偏、走樣,自主改善的所有工作都是圍繞一線員工的人才育成,營造全員改善文化而開展的。一說起改善,相信很多人都能頭頭是到,總是自覺或不自覺的與合理化建議聯系起來;總是感覺員工的改善點很小,拿不出手,而在自主改善范疇里,這些都是不正確的。
推進自主改善,首先要糾偏,自主改善不是合理化建議,自主改善的本質不在于員工提交的提案本身,而是員工參與的過程,掌握了這套方法,再把這種方法融入到工作中,自主改善基本上都是小的改善活動,不是高大上。
因此自主改善是做人才育成的,員工的提案再小都不是問題,我們需要肯定,并引導其持續改善,優秀個人、優秀提案的評選,目的不是評優,而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員工參與。
二、如何推進自主改善
1、自主改善著眼點
(1)著眼點1:從“不”著手,發掘“更”
(2)著眼點2:消除七大浪費
(3)著眼點3:四個方面三個維度
2、自主改善推進流程
(1)運行體系圖
(2)管理指標
(3)推進組織結構
(4)提案流程
(5)書面提案編寫與評審
(6)如何填寫提案表?
提案名稱
20字以內,表述簡單明了。
提案主要內容
提案主要內容分為“現狀說明”“改善內容”和“改善效果”三個部分;內容要條理清晰、重點突出、言簡意賅,不要拖沓冗長。
現狀說明。明確現狀和理想狀況相比有哪些差距,問題點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做重點改善。
改善內容
盡量用圖解和數字的方式說明改善點在哪里,與改善前有何不同,用數字表述改善所用的工時、費用等,要表述提案者盡心盡力的程度。
實施效果
盡量以數字定量表述效果,如節約了工時或者空間,則應說明所節約工時、空間的用途,要明確提案適用的范圍。
改善前后做好圖片和視頻對比記錄
(7)評審時應注意以下內容:
將提案者的極大關心與期待放在心上
不僅僅局限于對提案本身進行評判,更要聽取提案者的想法并實地確認
對優秀提案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并以此來調動提案者參與改善的積極性
獎勵不是目的,應避免一味地表揚和給予過高評價
自始至終要公平、準確地評價
準確把握評分標準(要領)并將其體現在審查當中
(8)提案評審激勵
根據評審活動獎勵金額,1元對應1個積分。員工可以累計積分兌換獎品。獎品內容根據員工需求定期更換,以激勵員工。
每月發布提案龍虎榜,每個工廠提案累計TOP20的個人。針對TOP5人員頒發改善達人獎勵。年度積分TOP3的人員,由工廠總經理頒發獎勵。
三、推進自主改善的意義
1、對于提案者:名“利”雙收
“我想使自己的工作更輕松,即便是很小的改善”
“對我來說一定還有更好的方法”
“我想通過改善獲得他人的認可”
努力的喜悅——尊重、成就的獲得
獲得成果的喜悅——額外“收入”
自身成長的喜悅——更安全舒適的環境
2、對于公司: 人“才”育成
人才的培養:發掘個人能力培養,具備改善能力的現場員工。通過問題意識的培養和改善的實施樹立提案者的信心
人才的選拔:基層管理者的選拔
活躍職場氣氛,創建明快的職場: 通過提案活動創建明快的職場環境,增進交流
獲得改善帶來的經濟效果
提升凝聚力及全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