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料脫節是最常見的現象,下道工序要生產的上道工序沒有準備,是物料跟進不到位導致等待或換單;
2.機臺等客戶看色,或工序等簽樣,是溝通問題導致;
3.對完不成生產任務沒有跟蹤分析原因,不敢追究責任,導致效率不高,是計劃的不作為造成;
4.經常到了交期才跟業務溝通完成不了,是計劃性不強和時間觀念不強造成;
5.訂單扎堆,前面工序忙后面工序閑,前后工序作業內容沒有形成并形生產無縫銜接,計劃不合理造成;
計劃部門是需要企業給予一定的權限才能事半功倍。做計劃必須有敢于問責的管理魄力,當天的生產任務是必須完成的,完成不了由相關責任部門給出合理的原因和改善方案。計劃部最常見的問責如下:
1.安全庫存儲備不足和物料采購周期長導致延誤交期,向倉庫和采購問責;
2.操作不當導致設備故障或設備故障未得到徹底解決,向操作部門與設備維修問責;
3.未按操作指引和品質要求作業造成質量問題導致交期延誤,向技術部門、生產部門、品質部門問責;
4.生產現場混亂、生產效率低、人員安排不合理、任務分解不明確,向生產部門問責;
5.產品完成后倉庫清楚或發貨不及時,向生產部和倉庫問責;
6.備料不及時,領料時發現庫存數據錯誤,或實物與產品不相符,向倉庫問責;
7.印前制作及排版不及時,未設定各類文件應完成的工時,導致在前端停頓太久,向印前問責;
影響計劃的按時完成必須敢于向相關部門追究責任,部門的問題就是管理方法出現問題。做計劃做管理不要一遇到問題就抱怨場地不夠、設備不夠、設備不好、材料太差、人員太少等等,我們必須站在管理的角度上考慮設備、場地和人員的利用率達到最高水平了沒有?當然技術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工藝的創新和改良,也是提高效率一種方式,做計劃必須要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態,力求上進,學無止境,才能更有效地分析訂單特點、產品特點、用料特點、工藝特點、機器性能、作業人員的特性、客戶的要求;才能更好地編排符合企業個性的生產計劃。
上一篇:JIT的生產計劃及物料配送標準化
下一篇:生產計劃之——“四字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