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編制產品出產進度計劃的要求
編制產品出產進度計劃,就是將年度計劃已確定的生產任務,按品種、規格、數量具體地分配到各季各月,并規定各車間的生產任務。
在編制產品出產進度計劃時,為了合理組織生產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一般應考慮以下要求:
(1). 訂貨合同規定的品種、質量、數量和交貨期限,成套完成任務。在產品出產安排的次序上,應當先重點后一般,先計劃內后計劃外,先外貿出口后國內市場;
(2). 盡可能保證全年各季各月均衡地出產產品,使設備和勞動力負荷均衡,使資產占用和資金回收相協調,使產值和利潤逐步有所增長,避免大起大落;
(3). 產品出產進度一定要與生產技術準備工作進度協調銜接。盡量不要倉促上馬,以免因技術準備不周、原材料、零配件供應不及時而產生產品質量或生產中斷等事故;
(4). 市場需求有季節性的產品原材料供應有季節性的產品,其出產進度一定要符合季節性要求,做到不誤季節,及時生產;
(5). 要盡可能往前趕,各計劃期末都要留出一定的生產能力為下一計劃期生產作準備,以保證各計劃期的產品出產進度互相銜接。
二、產品出產進度的按排方法
產品出產進度的按排方法,取決于企業的生產類型、產量大小和產品的生產技術特點。下面按不同的生產類型進行闡述。
1. 大量大批生產類型
這類企業生產的特點是產品的品種少而產量大。因此安排產品出產進度的主要內容是決定各種產品的產量在各季、各月的分配問題,常用的方法有三種:
(1). 平均分配法,也叫均衡分配法。就是將全年的計劃產量平均地分配到各季各月,這種方法適用于市場需要量比較穩定的產品。
(2). 均勻遞增法,也叫分期遞增法。就是將全年計劃產量分期、分階段均勻遞增地分配到各季、各月,這種方法適用于市場對該種產品的需要量不斷增加,而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的情況。
(3). 拋物線型遞增法。就是將全年的計劃產量按照年初增長較快,以后增長較慢而形成的“拋物線型”分配到各季、各月的產量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于新投產的產品,而市場又對該產品的需要量不斷增長的情況。
2. 成批生產類型
這類企業的特點是產品品種較多,而各種產品的產量大小不一。因此,產品出產進度的安排,就不單純是按季、按月分配各種產品的產量,而要考慮如何組織好各種產品的合理搭配,以減少每季、每月生產的品種數,增大每種產品的批量,同時要使設備、勞動力的負荷比較均衡,以便合理利用人力、物力,提高經濟效益。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 將產量較大、季節性需求變動較小的產品,按“細水長流”的方式每季、每月都安排一定產量,盡可能使全年有比較均衡的生產,保持企業生產上的穩定性。
(2). 對于產量較小的產品,實行“集中輪番”生產的安排方式。這樣可以減少每月同時生產的品種數,加大產品的生產批量,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一種產品,再輪換生產別的產品。這樣可以減少生產技術準備和生產作業準備的時間和工作量。但這種方式可能會出現產品出產期與用戶要求的交貨期不一致的情況,會增加庫存量,占用更多的資金或者影響按期交貨。因此對集中在什么時間生產最為有利,要進行經濟分析權衡得失,再作決策。
(3). 安排新老產品出產進度時,應有一定交叉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新產品產量逐步增加,老產品產量逐步減少。這樣可以避免由于驟上驟下帶來的產量過大波動,造成生產技術準備工作時松時緊,也有利于工人逐步提高生產新產品的熟練程度。
(4). 精密產品與一般產品、高檔產品與低檔產品、復雜產品與簡單產品、大型產品與小型產品,均應合理搭配,以使各工種、設備及生產面積得到均衡負荷。
(5). 安排各種產品品種搭配和先后順序時,應當考慮生產技術準備工作的完成期限,技術組織措施的完成期限,以及關鍵原材料、元器件和外協件的供應期限等因素。
上一篇:鋁型材工廠生產計劃與交貨期管理
下一篇:如何制定均衡、線性的生產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