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生產質量控制是通過對生產的物質性檢查--用觀察與測試的手段來取得的,這種措施通常也被歸于檢驗質量的方法。QFD方法則幫助公司從檢驗產品轉向檢查產品設計的內在質量,因為設計質量是工程質量的基石,所有在設計階段,QFD早在產品或服務設計成為藍圖之前就已經引進了許多無形的要素,使質量融入生產和服務及其工程的設計之中。
簡單地說,QFD把客戶的要求轉換成相應的技術要求,幫助企業的研究小組系統化地達成共識:做什么?什么樣的方法最好?怎樣用最好的指令去完成工作? 對員工與資源有什么要求?
QFD架構下的典型質量管理工具:
1.親和圖(Affinity Diagrams)。 使具有深層結構特征的顧客需求“浮出水面”。
2.關系圖(Relations Diagrams)。 用以發現優先需求、造成產品質量流程問題的根本原因以及沉默顧客的需求。
3.樹圖(Hierarchy Trees)。 用來尋找親和圖和樹圖中的缺陷和遺漏。
4.各種矩陣(Various Matrixes)。 用來表示各指標之間的關系、優先項以及責任等。
3.流程決策程序圖(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Diagrams)。 用以分析可能造成新產品或服務失敗的潛在因素。
6.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對一系列的顧客需求進行優先排列,并選出滿足這些需求的設計、生產方案。
7.藍圖(Blueprinting)。 對提供產品或服務的整個流程進行分析、描述。
質量屋(House of Quality)。
上一篇:質量管理手冊編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