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應鏈理論涉及到兩個關鍵的概念:
首先是基礎設施。
地理決定命運是此前形容世界發展的著名格言之一。地理決定了氣候、文化、資源豐富程度等。如果小國被夾在大國之間,通常會命運多舛。
基礎設施的發展改變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隨著全球交通、通信和能源基礎設施的發展,高速公路、鐵路、機場、油氣管道、電網和光纜等基礎設施已完成了現實世界的聯通,尤其是隨著全球互聯網基礎設施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把人類不斷拉向自己構建的虛擬世界中,人類社會正經歷著由實向虛的重塑過程。
“互聯網基礎設施的發展正使得世界從割裂走向互聯,從民族隔離走向世界融合。互聯網基礎設施是實現互聯網應用所需的硬件和軟件的集合。世界因此不再是國與國的拼圖,而是由這些基礎設施連成的鏈路圖,現實世界越來越像互聯網。但是,在互聯網服務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仍然有大量的發展空間。發展為具有現代服務特征的新興服務產業將會成為中國政府為企業發展助力,為百姓生活謀福的基礎工程,同時也是中國崛起和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條件之一。
其次是供應鏈。
供應鏈的定義是,將產品和服務從生產方轉移到消費者之前,各個相關者的連接或業務的銜接。供應鏈涉及到原材料、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制造商、銷售網絡等各個環節。它是一個由生產者、中間商和銷售方組成的生態體系,供應鏈的一頭是原材料,另一頭是用戶。每個人每天的生活點滴,都離不開全球供應鏈。供應鏈之前更多是用在公司和產業之中。
二、基礎設施和供應鏈給世界帶來了至少兩個變化:
第一,領土的意義在變化。
20世紀最重要的戰爭,無一例外都是領土之爭。領土代表著生存資源和人口,因此能決定國家實力。但是在供應鏈統治的世界中,誰擁有領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誰在使用領土上的資源,或者說是誰在把領土上的資源整合到全球供應鏈中。康納說:“目前中國就在遠離其國土的許多地方開采礦物,但中國對這些地方毫無野心。因此,中國實際上是在遵循事實地圖,而不是名義地圖,即可以進行利益重構,而不拘泥于全球政治版圖。名義地圖上的世界信奉這樣的格言:我的領土就是我的。但在事實地圖層面,供應鏈世界的規則變成了不用則廢。”
在供應鏈世界里,領土征服的時代已經過去,重要的是互相聯結。互聯程度最好的國家會勝出。因為基礎設施是聯結的前提和基礎,所以,基礎設施成為重要的世界公共品,就像安全一樣。康納認為中國在建設和提供基礎設施方面處在領先地位。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包括一帶一路,都是在努力建立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
第二,城市需要重新打量。
康納說,21世紀的城市是人類最具深度的基礎設施。到2025年,至少有40個城市人口會超過千萬,成為超級大城市。人口、財富和人才都在向城市聚集。像紐約、迪拜和香港這樣的城市并不是國家首都,但是這些城市從物質和資金的吞吐量來說都排名世界前五。康納說,有可能未來會有一天,城市和供應鏈對人類的重要性,要超過國家的重要性。
總之,在一個互聯互通的世界中,傳統的國家競爭理念已經發生變化,處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位置以及能否提供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正在成為比軍事和領土更重要的事。
上一篇:供應鏈細分的十個關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