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是一項非常糾結的工作。有人總結質量人既是焦裕祿,又是像祥林嫂,他們總有一堆苦水要倒。并且還有人總結:成為一個質量人,注定有以下幾種“死法”。
累死的質量人是真心真意的去搞質量,他們時刻在用“鷹”的眼睛、“狼”的耳朵去發現每個影響質量的環節。他們就像焦裕祿一樣為保證產品的質量鞠躬盡瘁,他們像消防隊員去四處“滅火”,最終累死。
怨死的質量人對工作也很認真,做任何事都講究按原則辦事,在工作方法和方式上缺少變通和藝術,與采購人員、設計人員、生產人員、管理人員站在了對立面,導致在工作中總是受到埋怨。
冤死的質量人就像竇娥,本來不是質量人的問題,但是由于其他部門互相推諉,找不到問題的真正原因,最后只好將板子打到質量人的頭上,豈不是天大的冤枉。
做質量,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卻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在論功行賞的時候卻往往排在了后面。質量人的苦,又有幾人知?
我從事質量培訓多年,為了解決團隊及員工不愿做的問題。在多次培訓過程中,我都有花不低于4小時來分享團隊組建的核心是什么?就此深入談到質量人如何安守本分,做到自己該做的事情。但是也有許多質量人不聽勸,堅持自己的做法是對。經常做些不在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情,甚至超越他自身的能力。我在這作一比喻,例如,“你是一個鐘點工,今天去幫助客戶打掃廚房,你的職責是把廚房打掃得客戶滿意,最后你還幫助客戶打掃房間及廁所。”
許多質量人看來,這個案例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屬于正常現象。但依我看來,并非正常。你沒有在客戶允許的范圍之內,把該做的事情做好。所以你并沒有尊重自己,同時也沒有尊重你的客戶。在心理學領域里,這樣的做法叫做越界。那么質量人該做的事情有哪些?在這里,我愿意與你分享我過往的經歷。或許對你的工作及人生有些啟發。
第二、內在心智的成長
每一個人都想有一個更好的明天,從來就不會拒絕對他未來有幫助的東西。那么員工內在心智的成長也是我們常談到如何留住人才之一的策略。
如果質量人可以搭建一個平臺供全公司的員工學習與成長,支持他們做真正的自己,懂得更多的同時實現他們想要的目標,由內而外散發出正能量,做一個快樂并有力量感的質量人。
假如這一切都沒有問題,你和你的團隊的未來將會是怎樣呢?能不能得到大眾的擁戴或者足夠的受歡迎,這可能是個未知數。但至少不會讓大眾討厭吧!
因此,想讓員工內在心智有足夠的成長。作為教練的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讓自己的心智得到更多的提升。因為自度才能度人。當自己在這一方面有足夠的能力時,我們才能真正幫助更多的員工。
第四、設籬笆/定方向
設籬笆,是企業質量的身份定位和支持這個身份的規范。這就是團隊的活動空間。
思考一下:我們是什么,不是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
籬笆是企業質量文化的最底線,是每個員工不可逾越的高壓線。眾所周知,我們有一句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就是這么一回事嗎?定方向就是把“是,可以,應該”要做的事情,想想看我們要如何一次做對,接下來我們又該如何做些準備工作才能支持到企業有更好的未來。
第五、團隊管理
管理猶如棋手一樣,不是棋子多寡決定勝負,而是棋子的運用決定勝負。你是否思考過,員工的工作價值產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可以看到?團隊的業績是你的事情還是團隊的事情?難道員工在工作的時候,真的需要“管理”員工嗎?假如所有的業績、利潤、及物質回報都是團隊經營出來的。那么團隊的領導究竟該做的是什么呢?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應具備5項不同的權利:
任用權: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
獎賞權:多思考一下,員工除了錢,他們還需要什么。
懲罰權:如何讓員工從錯誤中去學習成長。
能力權:培養人才的能力是管理者的核心優勢。
感召權:唯有內在才能引領外在的人事物,一切向內看,同時問題是了解真相的切入點。
下一篇:管不住的成本就是流失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