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IPQC
一看二動三檢:“一看”為勤看;“二動”為動手檢,動嘴說;“三檢”為檢來料,檢工藝作業,檢產品。
1. 什么叫做首檢?
首檢是指在生產前針對首件(通常是3-5 pcs)進行的檢驗,其目的是防止系統性風險產生批量的不良(如工藝不良,設備或工裝不良,來料不良,及作業不良)。
2. 首檢的實施要點
生產前進行的針對首件的檢驗。
特別針對依賴設備及工裝等易產生系統性風險的工序,如流延等。
可能產生批量不良的工序,如自動機等。
3. 首檢容易出現的問題
只重視產品,不重視來料及工裝,工藝,結構及性能測試問題。
作首檢合格卻未完成首檢程序,無首檢報告,導致出現問題時無法追溯和分析原因。
首檢不合格未立即報告。
4. 首檢的風險控制
在首檢后首批下線的50-100pcs產品進行跟蹤和復檢。
對首檢異常和有關部門不配合要立即逐級上報,直到問題得以解決。
在巡檢中發現問題首先查首檢相關記錄和必要時及時進行復檢。
1. 什么是巡檢?
巡檢是指在產品首檢合格后進行定時的按指定的項目實施輪流檢查。
2. 巡檢實施要點
首檢必須合格,且程序完整。
巡檢的重點是:新的產品,新的設備及工裝,新的來料和有異常的來料(如經評審的物料),新的員工,及不穩定的過程中的變更,如生產中途修機,更換材料,變更工藝,換人,調試設備等。
3. 巡檢容易出現的問題
異常未解決,上次異常未關閉,忘了確認改善效果,又進行生產。對前次異常未解決的生產應拒絕其生產并立即報告。
異常未找到真正的原因,不良產生的源頭仍在產生不良品。
只注重產品的不良,不重視來料和工藝,設備工裝管理維護。
只注重巡檢中抽取的樣品的不良,未對轉序的不良進行監控。
只重視不良率,不重視不良分布。
只重視重點工序不重視一般工序。
對全檢工位監控及了解不足。
四. 品質異常及其處理
2. 品質異常管理容易出現的問題
品檢人員容易忽略對工藝,來料,作業,設備的異常問題的報告,只注重產品及不良率的異常。
只注重不良率不注重不良分布。
3. 品質異常中IPQC的處理
要及時發現,早發現,報告要準確。
出具報告前要對5W2H要素查清查實。
和生產現場管理有效溝通,進行停機或停產處理(按權限要求進行)。
要跟蹤異常報告后的進展和有效性,無效或重發時立刻報告或越級報告。
做好充分的準備,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證明異常前后的數據及改善證明。
由于產品質量的波動性和樣本抽取的偶然性,錯判是不可避免的,這種錯判的風險,稱為抽樣風險。
抽樣風險的控制:
對樣本數要盡可能的接近于批量數。
巡檢中,對樣本數(通常是20pcs/2小時/每工位)在無法判定時可做擴大樣本數或做多次抽樣及請組長復檢。
針對不同的抽樣對象特征,采用合適的抽樣方法,及必要時采用兩種以上的抽樣方法,以起到自我復檢的作用。(特別適用于轉序等批量檢驗判定)
1. 品質管理“三不準”
不合格原材料不準投產,不合格半成品不準流入下工序,不合格產品不準出廠。
2. 生產現場管理“三工序”
復查上工序,檢查本工序,優質高效為下工序服務。
3. 質量檢驗“三檢”
自檢,互檢,專檢。
4. 出了質量事故要開展“三分析”
分析事故產生的原因,分析事故的危害性,分析應采取的措施。
5. 出了質量事故要開展“三分析”并要堅持“三不放過”
原因不明不放過,責任不清不放過,措施不落實不放過。
6. 生產員工在生產過程中應堅持“三按、一控”
按圖紙、按工藝、按標準,控制不良率。
7. 做好檢驗工作應當好“三員”
產品質量檢驗員,質量第一宣傳員,生產技術的輔導員。
8. 檢驗員當好“三員”的同時要做到“三滿意”
服務的態度員工滿意,檢驗過的產品下工序滿意,出廠的產品用戶滿意。
上一篇:內部流程--要穿合腳的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