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視化的目的,是為了暴露異常,更好的解決問題,達到客戶滿意。這里有一點要提醒大家:我們要牢記,只有好的流程,才能有好的結果,所以我們的重點一定是在流程的把控上。
但是,實操的環節,我們需要有其他的考量,比如激勵大家的士氣,為了典范的樹立,影響別人一起進行改善等等目的,我們反過來做,先把結果可視化,然后反過來倒逼流程,一旦兩者都建立起來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把重點重新移到流程上,非常重要,切記切記!
第一階段(1周)
每天進行統計與更新,要點如下:
1.每天都需要更新,并且連成折線趨勢圖。
2.目標線用其他顏色畫出,清晰的看到每天的表現與目標相比如何
3.沒有達到目標的,需要在圖標上寫出原因
4.每天都要有人檢查。
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確保每天都更新,以及每次沒有達到目標的原因都能夠被記錄下來,如果表現實在太差(例如沒有達到目標的原因有很多種),那就用另外的記錄表來記錄原因,這些都是原始數據,非常重要!
第三階段(兩周)
可視化是一個細水長流的工作,為了讓管理更有效率以及更有效果,所以這個階段需要填補整體管理上的一些缺失,讓管理工具變得更細致和有效。
1.對于趨勢圖的波動原因進行整理,分類和統計,使用餅圖和帕累托圖是非常好的辦法。
2.問題的跟蹤與解決狀態,如果問題沒有被跟蹤,是不會解決的,或者說解決起來非常慢,所以需要將之前的那些問題記錄下來,以及被用帕累托圖分析出來的問題尤其有價值,可以用紅色的字體記錄下來,指派負責解決問題的人,跟蹤進度,每月討論回顧。
3.員工的技能情況,技能矩陣是非常好的可視化工具,以及新員工肩章,臂章,帽子等,讓我們能夠關注新員工是否需要幫助。
4.員工每天的表現,可以用葡萄圖來管理,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幫助從計件制轉化到計時制。(私以為計件制和過量生產一樣是萬惡之源)
5.設備點檢表,以及在設備上的參數控制,通過綠黃紅的可視化來替代數值,要做到1秒內就能夠判斷是不是正常。
6.5S活動的紅牌,以及紅牌記錄表,是非常重要的推動改善的工具,如果需要可以額外增加一個指標叫做關閉率。
11. 車行道,人行道,工作區域,物料區域需要清晰的標明,并且要遵守既定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