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看
歐美廠商驗收模具,首先不是看打樣的產品,如果模具外觀有劃痕,模具分型面有打磨痕跡,沒有銘牌等等,模具肯定是被拒絕驗收的。對于產品尺寸,則嚴格依據產品圖紙的公差要求來檢測判定,即使是不影響產品使用的部位,不合格也必須修正,絕不是“差不多”的事!
國外品牌的數控機床,先不談它的加工性能與技術有多么先進,往往從機床的外觀及制造的眾多細節會先讓客戶產生信心。相反,如果鈑金接縫不嚴,螺釘高低不平,這些小小的差距就已經反映出了機床的低端檔次。
事實上,一旦“差不多”思想成為你的習慣,在你不想“差不多”的時候還難以擺脫。一個人做事的態度變差往往是從“差不多”開始的。仔細揣摩“差不多先生”的心態,你就會發現,他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在意。
一個凡事只求“差不多”的人,也就只配過一個“差不多”的人生。
“差不多”就是有差距,這種思想會讓一個工廠的品質漸行漸遠,最終不斷拉開差距。把工廠的這個通病給大家提出來,望大家思考并重視。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說法,傳統的工匠們正是憑著追求精確的精神,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精美絕倫的作品。
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事做起,天下大的事都是從點點滴滴做起。所以有的領導者不說要做大事,但是從點滴做起最后做成了大事。簡單的道理往往被忽視,細節上的高標準嚴要求是成大事的關鍵。
下一篇:精益生產的關鍵要素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