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管理的一項特色是自主保養,即制造部門也參與設備保養的精益管理工作。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為求企業的生存,設備管理保養活動的重要性將受到重視,同時,需要對操作人員以及保養業務再做檢討。
所謂的自主保養,是指每一個作業者,以自己的設備,由自己維護為目的,致力于進行自己設備之日常檢查、給油、零件更換、修理、異常的提早發現、精度的檢查等。
而為推動自主保養,操作人員必須成為對設備內行的操作員,而不是僅從事操作,也必須達到能處理原來由保養員所擔任的工作,并且隨自動化、機器人化之進行,其必要性也越大。
對操作員而言,最需要的是要具備能發現異常的能力,也就是對于質量以及設備,能感覺出異常的能力。因此,具體的說,也就是現場操作人員要具備下列之能力:
須具有能發現設備不正常的能力與改善的能力;能深入了解設備的構造功能,并能發現異常原因的能力;能充分了解設備與質量的關系,而能預知質量異常與發現原因的能力;具有修理的能力;對于與本身職務有關的主題之個別改善,能獨自或經由相關部門的協助下完成。
隨著設備的高度化、復雜化,保養機能逐漸的細分,造成生產部門僅從事生產,保養部門是負責修理的人,因而成為設備效率化的最大阻礙。為改善此種企業體質,有必要從自主保養開始建立生產性高的設備與培養對于設備專精且具有自主管理能力的人材。
工廠企業要落實好設備自主保養制度,首先要做好事前準備。當以步驟展開時,首先考慮受傷等的發生,以求安全教育的徹底。經實施初期清掃后,把可能發生的不安全行為與不安全項目予以列冊,并分別采取因應措施。
須深思強制劣化的意義,而為什么會發生此種狀態呢?由圈成員進行討論,并調查因強制劣化所引起的故障以及不良現況,及引起何種損失?簡單地描繪自己所負責設備的機構,對于機構的作用,骯臟時會引起何種不良后果呢?詳加觀察外,并記住零件名稱等。
自主保養展開的步驟如下:
自主保養展開的七個步驟,由三個階段組成
上一篇:TPM設備管理消除六源的科學手段
下一篇:世界級的OEE是什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