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大企業(yè),還是小企業(yè),都需要制度,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但是,很多企業(yè)在剛起步的時候,是沒有制度的,以至于什么都不好辦,管理亂,企業(yè)更亂。管理者需要明白,制定一套適合企業(yè)實際情況的管理制度,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前提。
第1條:公司利益高于一切,團隊至高無上
公司是全體員工的生存平臺,個人利益不能亦不得與之發(fā)生沖突。這里所講的公司利益高于一切并不意味著不關心員工的正當權益,應理解為每名員工都應該把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一起為公司的發(fā)展而努力。
第2條:用老板的標準要求自己
個人薪水、提成、獎金的分配雖然與工作業(yè)績相關,但它們最終是在老板所獲取的企業(yè)利益的源頭基礎上實現(xiàn)。
所以,為謀求自身利益的兌現(xiàn)和擴大,就有必要以老板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團隊中,你的主管、你的客戶,都是你的老板,你的工作態(tài)度必須要超越他們,否則你將永遠是他們的指責對象。
第3條:提高工作“預計性”
一個善于提前準備的人往往能獲得更多成功的機會。什么算是敬業(yè)的標準?只有一個標準,這就是你所做的事情是在別人之前,還是之后。
如果是老板想到的事情,讓你去做的,你做完了,但這算不上是在前面;如果老板還沒想到的事情,你做完了,才會體現(xiàn)出自身的價值。
同樣地,比較對象還有主管、同事,看看自己的努力是在前面還是后面。如果不想在工作上遭到指責與批評,提高工作的預計性才能夠改變局面。使得個人價值得以體現(xiàn),并不是隨時可以取消的替代品,所以,在上司發(fā)出倡議或團隊中有人尋求工作支援之前就可以做出積極響應,成為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第4條:原則問題不妥協(xié)
工作中,我們可能遇到不同的見解,但如果你打算堅持下來并期望有所作為,遇到原則問題一定要學會堅持自己,不妥協(xié)。
那么,怎樣才能把握好原則?很簡單,沿著公司明文規(guī)定的原則方向前進,不要偏離,不要為人所左右,包括你的主管的某些指令在內(nèi)。
第7條:不要解釋,要結果
競爭社會中,許多時候,解釋是沒有意義的,這意味著你想推卸或要別人來承擔責任。
如果你不希望看到最后不好的結果,那么首先要做的是盡可能去改變過程。永遠記住:業(yè)績會說話,成就會說話。
不要用可怕的結果嚇唬自己或是嚇唬別人,首先卷起袖子去干活。只有這樣才知道結果是否真的很可怕,經(jīng)驗表明,95%以上的可怕猜測會因為卷起袖子干活而自然消失。
第8條:勇于承擔,切記推諉
在失敗面前,在錯誤面前,最不好的做法就是推諉,推諉在團隊中是無效的。團隊好比一根鏈條,總是推諉的人猶如鏈條中的沙子,會讓其他人感覺特別別扭,并且會讓人加深對你所犯錯誤的印象。
不要太夸張,不要虛張聲勢,更不要節(jié)外生枝。尋找捷徑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首要方法。同樣的一件事情,無論成功或者失敗,都要勇于承擔。
第10條:做足一百分是本分
一百分是完美的表現(xiàn),追求顧客滿意,追求完美服務。不要以為這是高要求,如果你能實現(xiàn)一百分,不過是剛剛完成了任務而已。
第11條:學會溝通,善于溝通
溝通能力是從業(yè)人員的起碼素質(zhì)。不要怕溝通中的小麻煩,如果你不想面對更大的麻煩,就要溝通,就要協(xié)調(diào)周圍的一切。順暢不會從天而降,它是溝通的結果。
第12條:永遠保持進取,保持開放心態(tài)
一個人如果進取心不足,在工作中抱應付態(tài)度,自然不會提出主動性建議,也不會去開拓工作的新局面。任何一個員工,都不能只是被動地等待別人告訴你應該做什么,而是應該主動去了解自己應該做什么,還能做什么,怎樣精益求精,做到更好,并且認真規(guī)劃它們,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此外,還要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和開放的心態(tài),一個人的心胸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擁有開放心態(tài)的人,可以有效接受別人的看法,所以他們的成功比別人快得多,自然收獲也大!目光高遠,時刻想著提高和進步,是成功者最重要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