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花多力氣培訓質量意識;
2 . 設計質量獎勵辦法,獎勵生產線上下道工藝員工相互檢查質量的。
1 . 質量檢驗控制標準時寬時緊;
2 . 客戶對送樣產品質量高于客戶要求反而不合格的情況。
時常發生交貨后因供需雙方沒有明確產品標準而被投訴或退貨,也經常生產過程中質量控制標準不一致,以至于生產過程中時常發生成批次產品質量不合格。
1 . 有設備達不到要求問題;
2 . 有的產品開發過程產品定型問題;
3 . 有的給客戶送樣產品質量標準不明晰;
4 . 工序檢驗把握檢驗標準問題;
5 . 也有生產過程執行工藝不嚴的;
6 . 也有搶進度、生產工序自檢不夠的原因;
7 . 還有檢驗標準不明確、檢驗方法工具等問題。
1 . 產品定型時樣品的質量評定工作做得不扎實。
2 . 客戶銷售樣品的技術工序、質量文件不完整??蛻舸_認過封存的樣品保存也不完整、不完善,有的部分在銷售部門,有的在技術、質量部門。
3 . 新產品訂單生產批準許可審批也沒有人負責。
4 . 生產圖紙、工藝卡,作業指導書、操作規程的培訓學習不夠,生產過程執行檢查工作做得不夠好。
5 . 公司有產品開發工程師、制程工程師,生產部門專職工藝員或生產工程師力量,公司有的生產部用機器、設備操作人員當工藝員(咨詢過程中也碰到大型自動化生產企業,讓班組長同時兼工藝員的)。
6 . 生產過程質量控制點,不夠明確,車間工作也不知道。
7 . 計劃員排計劃,把工時計劃表上粘貼上工藝線路及物料清單、便于班級長學習指導工人按工藝要求生產,容易讓生產工人重視計劃,忽略技術工藝要求。
8 . 生產管理混亂,長期每天加班到凌晨,為了出貨,生產質量控制不當。
在推進這家公司咨詢項目過程,需要進行結構調整,讓各制造分廠對自己的產品質量負責,同時又要減少客戶投訴。項目組與客戶單位的質量管理、技術工程人員、制造部門進行了探討。
制造過程質量由制造分廠自己負責,難以保證出貨產品質量達到客戶要求。
希望把制造過程檢驗的職能與人員從質量管理部分解出去,以便于質量檢驗人與生產部門一起解決質量異常問題,協作推進生產進度。
碰到這樣情況,你怎樣解決制造過程質量控制的職責分工,確保出貨產品質量達到客戶要求?
產品開發部門提供完善的產品標準、銷售及技術部門提供客戶確認的銷售樣本的質量標準,客戶提供的樣品必須轉化好內部產品標準;公司的技術、工藝文件需要完善。
培訓好生產制造部門掌握好質量控制點,并讓生產部門掌握現場生產過程質量控制方法。當然,質量管理制度必須完整,特別是生產質量不合格的處罰規定,客戶投資處理辦法、責任分擔必須完善。
有些產品即使有質量標準,但由于各人判斷能力不同也會產生質量不良問題。如紡織行業的產品的色差,不同的人判斷會產生差別。我服務的一家大型紡織企業,就成功開發紡織面料的色彩數字檢查設計及標準。
有了這些基礎,生產過程質量控制的職責分配,就有了根本了。
否則,生產過程質量無法界定是否合格,監控與執行方法無休止的扯皮。公司的質量管理責任無法落實,質量事故的責任也無法確定,影響客戶生產標準的執行,最終保證不了產品出貨質量。
有了上面基礎,從對結果負責與權力的角度來看,生產過程質量確實可由生產部門負責,把過程檢驗人員分配給生產部門。
質量管理部只需要對生產過程質量管理狀況進行督查,包括產品標準、操作規程的確認,生產工藝執行檢查、過程產品質量督查。
如果沒有上面的條件與基礎,我的處理辦法是,質量管理部門合同負責生產過程質量抽查、監督指導。生產過程質量檢驗、督查都由質量部負責,人員也全面歸屬質量部管理。為了防止檢驗人員故意刁難生產人員,只需要把檢驗與質量部門一般管理人員的工資與產量與或出貨金額掛鉤。
其次,就是把檢驗人員的服務效率與專業能力也讓生產車間主任或生產部門經理進行評價。當然,發生了生產人員與檢驗圍繞質量而爭議、分歧也要及時合理處理,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下一篇:質量意識與質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