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正確的質量意識,搞好質量管理,首先必須對質量的內涵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理解。
那么,如何理解質量的內涵呢?
人們對“質量”內涵的理解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許多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討論。根據當今的主流質量概念,產品質量由以下兩個層次組成:一致性質量→ 適用性質量
合格質量:指產品符合技術標準(規范)要求的程度。客觀。主要是從生產者的角度來看。忽視顧客的需求。
適用性質量:指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滿足顧客要求的程度。這是主觀的。主要是從客戶的角度。它強調顧客的需求。
二者之間的關系:適用性決定遵從性,遵從性使適用性得以實現,而遵從性只有在適用性的前提下才有價值。
隨著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ISO9000中的質量定義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在ISO9000:2000中,質量定義為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產品、過程或系統的一組固有特性滿足顧客和其他相關方要求的程度。
固有特性:指某物或某物的固有特性,尤其是永久特性。如機械產品的功能性、可靠性、可維護性、安全性和經濟性(質量特征→ 質量參數)。
相應地,特性是指產品完成后,由于不同的要求而添加到產品中的特性,如產品價格、交付日期、保修期、運輸方式等。固有特性與給定特性有關。
要求:指明示的、通常暗示的或必須滿足的要求或期望。
1.明示可以理解為一種特定的要求。
2.通常隱指組織、客戶和其他相關方的慣例或一般慣例。
3.必須履行是指法律法規或強制性標準要求的履行。
4.不同的相關方可以提出要求。
狹義質量:僅指產品的質量,涉及產品的設計、開發、制造、銷售、服務等過程。一般來說,我們在工廠所說的產品質量只涉及設計、開發和制造,測量指標是我們通常的技術標準、檢驗標準和其他要求。
廣義質量:不僅指產品的質量,還指過程和系統的質量,涉及產品、服務、個人、過程、工作等多個方面。
(1) 質量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
(2) 質量可以振興國家
(3) 質量能振興工廠
(4) 質量能讓人快樂
ISO9000:2000標準中質量管理的定義是:“指揮和控制組織在質量方面的協調活動。這些活動通常包括制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以及質量規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
(1) 質量檢驗階段(二戰前)
(2) 統計質量控制階段(1940-1960)
(3) 全面質量管理階段(自20世紀60年代起)
(4) 質量管理的新發展: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國際標準與六西格瑪質量管理
組織依賴于他們的客戶。因此,組織應該了解顧客當前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的要求,努力超越顧客的期望。
領導者確定組織的統一目標和方向。他們應該創造并維持一個內部環境,使員工能夠充分參與組織目標的實現。
各級人員是組織的基礎。只有充分參與,他們的才能才能使組織受益。
將相關活動和資源作為一個過程進行管理,可以更有效地獲得預期的結果。
識別、理解和管理作為系統中相互關聯的過程,有助于提高組織實現其目標的效率和有效性。
持續改進組織的整體績效應該是組織的永恒目標。
有效的決策基于數據和信息分析。
組織及其供應商是相互依存的,互利關系可以增強雙方創造價值的能力。
上一篇:生產與質量不和諧,該如何平衡?
下一篇:質量意識的誤區及其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