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質量是企業的生命。那么質量部門每天都要做什么工作呢?其他部門可以代替質量部門嗎?本文總結了質量部的一些具體日常工作。讓我們看看。
有明確的檢驗標準;
驗收過程應明確;
采樣方法應正確;
定期對供應商進行現場評估;
定期統計供應商提供的原材料質量;
當產品質量異常時,供應商應及時與之溝通;
應有明確的供應商評估方法;
供應商應對連續的質量問題有相應的處理方法;
供應商應及時跟蹤產品質量的改進;
明確規定因供應商原材料質量問題造成損失的責任,并在相應合同中明確;
進貨檢驗組人員應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素質;
進貨檢驗報告應清晰、合理保存;
當原材料存在輕微質量問題,生產車間急需使用時,應有明確的專項采購程序,并指定專項采購批準人;
緊急放行應有明確的程序,并指定緊急放行的批準人;
不合格的原材料應有明確的處理方法;
規定退回的產品應及時退回。
合理配置過程檢驗和監控人員;
過程檢驗和監測人員的能力和素質應符合要求;
過程檢驗和監控的力度應滿足企業防止不合格產品的需要;
對過程產品中的不合格品應采取明確的處理措施;
產品不合格時應及時傳遞信息;
不合格品的原因應由誰分析清楚;
過程中使用的統計技術應滿足企業的需要;
過程檢驗和監控人員應與各車間有良好的溝通渠道,形成產品質量是制造的,而不是檢驗的觀念;
產品訂單的特殊要求應及時傳達給過程監控人員。
有準確、適當、充分的操作說明;
具有準確、適當和充分的過程檢驗標準;
有明確的過程檢驗流程和質量控制點;
有過程檢驗記錄/監督監測記錄,真實可行;
有文件化的過程異常處理程序;
明確規定半成品放行權;
有文件化的過程檢驗狀態標準和區別,并得到有效實施;
存在相關質量問題并進行統計分析。
成品應有明確的檢驗標準;
成品檢驗人員(包括實驗室技術人員)的能力和素質應符合相應要求;
成品檢驗的抽樣方法應合理;
準確地將每個客戶/訂單的特殊要求傳達給相關人員;
有規定成品標識方法并已有效實施的文件;
有有效的方法防止成品漏檢;
有文件化的成品異常處理程序,如處理方法和批準權限;
批準成品檢驗結果的人員;
成品是否可以特別放行,如果可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進行特別放行,并明確規定審批權限;
成品檢驗報告應清晰、合理保存,通過成品檢驗報告可以追溯到相應的生產組、批號、日期和重要原材料;
交付和裝載監督記錄應完整;
形成長期積壓庫存的定期報告制度;
積壓產品出廠前應重新檢查確認。
測量/檢測設備統一管理,建立臺帳,動態管理,定期更新;
每個質量檢驗過程應明確規定所用儀器的名稱;
測量/測試設備的精度應滿足測量要求;
測量/測試設備應按要求定期(外部/內部)校準;
測量設備的使用狀態標識應清晰;
測量設備使用的環境應滿足設備本身所需的環境條件;
復雜測量設備應形成操作說明,指導員工如何操作;
測試設備應定期維護并歸檔。
建立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從設計-試制-生產-測試-交付-服務);
總體管理架構健全,各級管理職能明確;
質量目標以文件形式明確,員工理解,分解到各部門并實施;
各相關單位應控制質量記錄的收集、分發和借閱;
生產過程中每個產品的狀態都有標記并可追溯;
及時處理客戶投訴,定期進行客戶滿意度調查;
定期評估和改進系統的運行。
生產前有完善的質量計劃(作業指導書/加工工藝/質量記錄/健康保證措施/質量控制點的確定),特別是對特殊產品是否有特殊規定;
相關質量管理人員熟知顧客的要求;追求霸權;
所有相關人員均經過崗位培訓,經考核合格后上崗,并有相應記錄;
分析和識別可能的異常情況,并采取預防措施;
開展5S、QC等有利于質量改進的活動;
如涉及產品變更,應有書面會簽確認,并有相應的質量復檢確認和相應的記錄;
確保在質量控制的所有階段都沒有漏檢,并有相應的方法或程序支持。
有明確的內部獎懲制度;
明確所有員工的工作職責;
對各種工作過程應制定合理、明確的規定;
該部門可以獲得最新版本的技術文件;
文件的存儲安全可靠,易于索引和使用,并能防止文件的誤用;
所有員工應接受適當的培訓,以確保他們能夠勝任該工作;
公司上級的文件和思想應及時傳達給下級;
與其他部門建立良好溝通。
每一個客戶投訴都應該盡快得到回應,并努力使客戶滿意;
應明確規定客戶投訴的處理過程以及由誰來處理;
客戶投訴回復的內容應適當,文件中應明確規定批準人;
應對每個客戶投訴進行相應的分析,并制定和標準化必要的糾正和預防措施;
定期統計和分析客戶投訴;
還應統計和管理對交付及時性的投訴。
當文字表達不方便或文字表達不清楚時,應形成實物樣品密封或拍照作為參考;
實物樣品(圖片)是否分為合格限值樣品和不合格限值樣品,以便員工能夠清楚地確定標準;
實物樣品(圖片)是否定期確認和更新;
在進料、制造和成品過程中,在需要的地方有便于參考的實物樣品(圖片);
合理保存實物樣品(圖片),使其不易變質。
下一篇:8D理解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