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模式包括準時制(JIT)、自働化、全面質量控制(TQC)、持續改進等部分。
“準時生產”和“自働化”是精益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精益生產的基本原則和思想。也就是說,通過在需要時根據所需數量生產所需產品來實現生產的“準時性”;通過“自働化”,在保證生產設備的功能和精度,滿足“準生產條件”的基礎上,確保產品質量和生產安全。
“準時生產”的四個核心要素是:看板系統、生產均衡、小批量生產、設備精益布局和多能工輪崗制。為了實現準時化生產,精益生產將過剩生產、等待、物料周轉、庫存、操作、質量缺陷等環節或過程造成的浪費作為持續改進的對象,不斷提高各種過程控制的能力。“自働化”除了代表自動操作的含義外,更多的是指自動停止功能,即當不滿足“準生產條件”時,特別是當產品質量缺陷和生產安全事故即將發生時,自動停止生產的自働機制。正如全面質量管理(TQC)強調員工參與質量管理一樣,這種自律機制特別強調員工在運營過程中的主動性。即使出現微小或部分故障,員工也有權停止整個生產線的運行并進行故障排除,以確保質量“零缺陷”和安全“零事故”。
作為精益生產的一個組成部分,準時生產、自働化、全面質量控制和持續改進都強調協作和個人主動性的概念,兩者相輔相成。這種組合形式以持續改進為基礎,以全面質量控制為導向,以準時生產為核心,以自働化為約束,促進質量控制活動的不斷深化,促進企業過程控制能力的不斷提高,確保企業生產經營的最佳狀態。
上一篇:工廠改善十大原則
下一篇:精益生產管理方法的特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