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推行精益生產改善項目時,要想讓員工能夠積極踴躍地參與進來,最為關鍵的要素就是要在生產現場創造局部的變化(通常是建立標桿生產線樣板區或者模范單位),并消除員工的認知盲區(在推進精益改善活動前一定要先在企業內部普及精益生產改善知識)。也就是說,管理者通過在現場部門創造出快速的變化,讓員工在第一時間看到這些變化(效率提升、品質提升、現場生產環境變好、更輕松的作業、員工能拿到更多的工資等),從而讓他們增強精益改善活動的信心,以便提高精益生產改善活動的工作效率。
如何引導員工參與企業的精益改善一直是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因為企業在精益改善中僅僅依靠幾個精益改善團隊的力量顯然很難達成改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讓員工積極地參與到企業的精益改善活動中來,上下一心全員參與,這樣才能發揮出最好的效果。但是,究竟應該如何引導員工呢?其實,要想讓員工參與到企業的改善活動中來,就需要讓他們感受到企業的發展動力,以及自身在企業中的價值。如果員工在企業中看不到發展前景,或者自己的價值無法在企業中得以體現,那么他們就不太可能和企業一起進行改善。因此,企業應該鼓勵員工,并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這樣才能激發出員工的熱情,以便讓他們加入到改善的行列當中。
想要讓精益改善活動執行的效果明朗,企業應該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可在現實中一些企業卻經常犯這樣的錯誤:一開始就將目標定得非常高,員工不僅會產生遙不可及的感覺,還會喪失改善的信心和動力,最終企業的改善活動也以失敗告終。其實最科學的方法是,不斷提出更高的目標,而不斷提高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企業應該根據改善執行的情況,在適當的時機提出不同的目標,逐漸提高目標層次,從而提高效率。